<“现场直播、融媒互动、深度报道、全景呈现”。6月30日,吉林大学推出《,吉日毕业启程出发》12小时大型直播报道。新华网、央视频、学习强国号、学校官方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向广大师生、校友、网友直播,吉大媒体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投入,为1.7万余名毕业生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网友传递祝福与幸福、感恩与感动。 这次活动点燃了毕业学子高飞远航的如火信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吉林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文化底蕴,增进社会公众对吉林大学的了解和认同,成为一个意义深远的坐标。 ●一场身临其境的直播盛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毕业季,很多毕业生不能身穿学位袍参加心仪已久的毕业典礼,对他们而言,青春些许带有遗憾。“要给毕业生留下不一样的青春记忆,通过直播在互联网‘云端’为吉大学子们举办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吉林大学电视台副台长沈季说。沈季带领创作团队在大型直播策划之初,从突出身临其境、师生参与、展示吉大形象中捕捉灵感,从思想内涵、家国情怀中凝练主题。 大型网络直播不同于普通视频拍摄,它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异地同步共享,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但也给参与直播的团队带来不小的挑战。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锋前往电视台慰问,鼓舞士气,党委宣传部部长、电视台台长韩喜平统领指挥,创作团队反复修改、精细推敲方案细节。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友联络和教育基金管理处、基建处、团委、各校区综合办公室、经营性资产改革和管理办公室、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后勤服务集团,相关学院、实验室......各部门有力支持配合,实现直播报道统一指挥、上下联动、高效协调。 吉大媒体人发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以吉林大学电视台演播室、移动演播车为中心,多场地连线、多嘉宾访谈、多渠道互动,遴选直播点20余处,实现对各校区全景式拍摄,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和身临其境的即时体验,极大地增强了直播节目的声画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与此同时,新媒体端为观众搭建了多个互动平台。直播当天,网络伴随式直播全程和网友互动畅聊“我们和吉大的那些事”,每名观众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恩、感动与感悟。 12小时的在线播出,累计观看人数超万人次,点赞30万条,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直播盛宴,刷新学校直播报道的纪录,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广泛赞誉,让师生、校友、网友直呼过瘾。 ●一份留给莘莘学子的珍贵记忆● “毕业,这是一个感念母校氛围最浓的时刻,这是一个告白成长眼睛会湿的日子。”6月30日8时30分,吉大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现任吉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张凌云、刘派在吉林大学电视台演播室拉开了直播大幕。精心筹备、紧扣细节,行云流水、完美呈现。12小时的大型直播报道分为毕业映像、点滴时光、永恒记忆、探秘吉大、暖心校园、逆行抗疫、难忘瞬间7大板块。其中既有吉林大学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的连线直播,也有围绕学校历史建筑、典型地标、大师人物、硬核学科、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的主题访谈、视频展示,还有毕业文艺晚会的云播出、演职人员的现场采访和有奖互动。 以师生视角讲述吉大故事,用毕业感悟奏响时代乐章。这是每个直播板块始终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也是直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直播叙事中,大量画面留给了毕业生的日常生活。哲学和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远程指导未能返校的毕业生论文;食堂拉面哥现场为过生日的同学做生日面;新落成的宋治平体育馆有哪些让学子们震撼的“高大上”;观赏校园清湖中戏水畅游的“校宠”美丽天鹅……多路记者实时发回宽视野、多角度、立体式的动态报道,提升了直播的关切度和影响力。 当天下午,来自央视的外场主持人王冰冰校友来到化学学院一男生寝室,这个寝室里的7名同学全部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和本校的研究生,被网友们称为“学霸寝室”。班长拿出班级相册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大学生活:最感慨的事是时间都去哪儿了,最难忘的事是军训,最糗的事是去净月潭滑雪,最遗憾的事是没能在毕业前吃顿班饭,最美好的事是去甘肃省支教时带着山里的孩子们做化学实验,孩子们露出天真而甜蜜的微笑。“我无法通过几节课来改变这些孩子,只能告诉他们一定要走出去。”说到这些,同学们忍不住哭了。瞬间的真情流露,客观的真实记录,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在为毕业学子取得成就喝彩的同时,人们也深切感受到实现民族复兴任重道远、追求人民幸福还需不懈奋斗。“这才是最好的直播,努力吧我的亲!”一位网友的评论,表达了众多观众和网友的心声。 ●一个“零距离”感受吉大魅力的平台● 大学,是有志青年共同的梦想;青春,是成就美好梦想的萌生时节。毕业典礼的直播现场,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奖,15名主礼教授为毕业生代表授予学位、拨动流苏,校长张希用自己喜欢的诗句“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寄语同学。老师、校友的深情寄语凝成道道航迹,在同学们眼中,那是一代代吉大人无言的抒怀。眺望会场的红色幕景,他们仿佛看到自己的未来,也感受到了使命与担当。 当生命融入使命,人生永远青春。一个人如此,一所大学亦如此。 虽然走过了辉煌的74年长路,但竞逐一流的吉林大学依然青春。在直播展示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喜平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慧远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孙俊奇教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革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君教授,医院院长崔树森教授,动物科学学院院长张嘉保教授先后带领观众走进吉林大学南湖校区、南岭校区、前卫校区、中心校区、朝阳校区、新民校区、和平校区,这些“大咖”级学者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生动鲜活地介绍吉林大学的硬核力量和历史建筑,分享了他们的青春故事和成长经历,寄语毕业生诚挚祝愿。暖心之余,镜头里的莘莘学子们幸福满满,获得感溢于言表;动情之处,屏幕前的观众如沐春风,同理心油然而生。 “接到通知可以返校了,我特别兴奋,吉大极大,四年时间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面对记者采访,一位毕业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道出了大家的“愿望”。 直播中探密吉大板块,相关工作人员带领观众走进保卫处监控大厅,探秘图书馆古籍藏书,参观汽车学院老汽车展馆、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博物馆、白求恩纪念馆、黄大年纪念室、动物标本馆、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赴武汉抗疫一线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急救车和教务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通过一个个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透过一幅幅精美生动的新闻画面,“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跃然荧屏,更多观众看到了独具魅力的吉林大学。 网络直播已经超越活动本身,是吉林大学热血、雄心、力量和未来的完美展示,更唤起了莘莘学子和校友心中“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壮志豪情和吉大情怀。 ●一次体现自信的互动交流● 守候云端的学子们,跟随直播镜头重回故地,重温校园的难忘时光。而屏幕的另一头,无数网友与他们交流互动,分享感悟。“我们疗区共救治危重症、重症患者75例,面对危重症患者多次生命垂危,我们没有放弃,全力救治......”直播间内,主持人现医院、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长秦彦国、刘天戟。观看直播的网友瞬间沸腾,最美逆行、吉大力量、白衣执甲、生死相依的“抗疫故事”在弹幕上刷屏。直播活动中,除了两位抗疫队长的演播室访谈外,学校还精心设计了访谈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校友联络和教育基金管理处负责人,解答学校就业情况及展示校友风采,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负责人讲述毕业生离校期间的暖心故事。 “开放源于自信。”韩喜平表示,网络直播是一场宣传,一种展示,也是一次交流,通过直播与互动交流,可使吉林大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打开校门,唤起社会公众对吉林大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