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曹家堡机场建设回忆录

口述:曹志民整理:李泽中

年12月27日,经过6年艰苦建设的西宁曹家堡机场竣工通航,第一架民航飞机在新机场降落,标志着新机场的建设质量通过了实际的检验,青海民航从此脱胎换骨。20世纪90年代的西宁曹家堡机场

站在历史预测当下,估计很难相信青海民航会有今日的发展;而站在当下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一天,西宁曹家堡机场的竣工通航,改变了每一个青海人的生活。

以下是以曾经参加过西宁曹家堡机场全程建设的同志口述为主体的西宁曹家堡机场建设纪实,回忆建设西宁机场的峥嵘岁月。

为何修建新机场

西宁最早的机场就是乐家湾机场,位置在今天城东区乐家湾水电四局和民航小区周边,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由当时青海甘肃地区军阀集团修建。建国后该机场作为军用机场,到年对机场进行改造,重修跑道和民航设施,年1月通航。可以说,有了乐家湾机场,才有了青海民航。20世纪70年代的西宁乐家湾机场

到了7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20年过去了,青海民航依然和刚建立的时候一样,每周一个航班,还要看天气,天气不好、风向不对还飞不了,用的也是安-24、运7这样的小飞机,而即使是这样的小飞机也几乎没有坐满的时候,执飞的航线也只有西宁-格尔木和西宁-兰州-太原-北京两条。机场经常是冷冷清清,除了保证安全飞行20年之外,当时的青海民航只能说是寥胜于无。

民航没有发展,城市却在扩张,居民区已经包围了整个机场,乐家湾机场已经丧失了未来的发展空间;机场周围多山,净空条件不好,只能单项起飞降落;降落的时候必须从整个西宁市区低飞掠过,十分危险。有了这三大难,乐家湾机场已经不能满足青海民航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的西宁乐家湾机场和运行的安-24飞机

当时,青海省来了一位叫黄静波的省长,思想非常解放,理念比较先进,他上任以后力抓机场建设。我觉得青海人民应该记住这位黄省长,在那个时候,大多数青海人都认为建新机场是根本没必要的,再好的机场没人坐飞机有什么用呢?但是从曹家堡机场建成到今天30多年过去了,青海民航的迅猛发展证明,如果那时不提出建设新机场,今日的青海民航将远远落后于时代。年,曹家堡场址地质结构

三个场址

除了曹家堡场址之外,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场址作为备选,就是曹家堡场址隔着湟水河对岸的大有山场址,这两个场址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其主要延展方向与大峡和小峡构成的空气走廊中的风向相吻合,有利于飞机起飞和降落。

此外还有一个北川场址,处于大通方向。但由于当地的农田是西宁周边最好的农田,在这里建设机场势必对农田造成破坏,因此该场址被否决。而大有山场址则由于土方量巨大、地形过于复杂,也未能中选,剩下曹家堡场址各方面条件较为适中,因此最终新机场的场址也花落此处。年,候机楼场外施工

建设三大难点

机场建设之初,我刚从学校毕业,来到曹家堡机场修建办公室工作,修建办一共20几个人,我是工程技术组负责场道工程的项目经理。当时机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是吴承志副省长,副组长为民航局郭浩副局长,可见级别之高。年,航管楼主体工程施工

当时机场建设存在三大特点,一是建设时间长。相对于后来由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审批的二期工程,当时一期的规模层次高,审批手续大有不同,都是国家级或者民航局的程序,连初步设计都要由民航局来审批。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复了立项报告,相当于预可研,后来发改委和总参批复了可研,民航局批复了两次初步设计和概算。其中由于土方计算难度大,也由于飞行区和航站区建设分属民航和地方不同责任单位,飞行区和航站区还要分别审批。

当时建设经验也不足,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现在施工用的都是大型设备,那时候用的都是小型设备,现在施工先修路,那时候也没路,场址上全都是冲沟,车辆设备想走就得绕来绕去,施工效率也就随之降低,整个工程从年至年耗时6年多才完工。年,场道填方区碾压处理,当时建设只有这种小型设备

第二个特点是地形复杂、土方量大。曹家堡场址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位于半山腰三级平台上,几乎没有多少平地,除了沟就是坡,东挖西填,整整挖了一个山头,填挖高度非常大,都在20多米,接近30米,还要分层碾压和夯实,以保证质量。当时填挖土方一共万立方米,在当时全国机场建设中是最大的。

土方施工也是造成施工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土方施工从年实验开始,一直到年结束,整个建设过程的一半时间都是在做土方工程。年,候机楼基础施工

第三个特点就是技术难度大,主要体现在湿陷性黄土上。湿陷性黄土遇水之后就会沉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除了采用重锤强夯之外,还采用了重型击实标准的碾压,一层一层压下来,以密实度来消除湿陷性。在测试密实度的时候,我们采用了核子密度测试仪和实验室两种控制模式,后者为主前者为辅,测试效率大为提高。年,场道强夯施工处理

除了湿陷性黄土,在沟壑林立的场址上,还有两条巨大的冲沟,一个是叫石窑沟,一个叫大碱沟,分别为米和米长,其中石窑沟位于场址的中线上,把整个场区一分为二。除了这两条沟之外,场区东西还各有一条大沟,东边的是山水沟,西边的是无名沟,这两沟之间刚好是跑道的长度,也就是由于这两条沟的存在,也就决定了跑道以及整个机场的最终位置。年,大碱沟涵洞雨后积水

解决冲沟问题,只能采用铺设涵洞的方式。涵洞是能够承压的一种管道,埋设在冲沟里,用以解决沟壑地形问题,并避免冲水对飞行区造成影响。而曹家堡场址的涵洞是暗涵,上面填土多,承压大,结构设计难度也就大。

土方量大、湿陷性黄土、冲沟这三大难题在20多年后的西宁机场二期工程中依然是困扰建设者的难题。而三百吨米的强夯施工,高填高挖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箱涵施工则是我们总结的在西宁机场建设过程中的三大创举。年,场道粉煤灰施工

当时我们指挥部住就驻扎在原来机场下面高寨乡小学里,初始阶段是做前期工作调研,后来搬到一座当时已经废弃的知青执勤点,修建办公室二十多人都在里面。修建办的交通工具除了两辆吉普外,就是几台自行车,但这也不能把人送到所有的目的地,在修涵洞之前许多地方只能靠手脚并用往上爬,勘察大碱沟的时候我们往沟里一直走了30多公里。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多人经过6年建设,终于建成了一座崭新的机场。年,办公楼和单身宿舍施工,不难看出这就是今天青海机场公司的办公楼

保障国家领导人专机

与其他机场大为不同的是,西宁曹家堡机场的第一位旅客是当时的国家主要领导人。

年夏天,在机场建设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领受了江泽民同志将要来青海视察的保障任务。当时机场虽然通过了校飞、试飞,但尚未竣工通航,条件也并不完全成熟。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导航台当时还没有拿到开放手续,第二是土面区平整度不够,第三是道面标识线尚未完成。我们在一个星期之内,加班加点,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跑道、脱离道、机坪上的所有标志线全部完成喷绘,土面向跑道两侧平整了75米,所有民航青海省局负责保障的同事们也都从乐家湾机场来到曹家堡机场提前适应环境。年8月19日,江泽民同志为西宁机场题写航站名,该题字作为航站名沿用至今

8月19日,江泽民同志的专机顺利降落在西宁机场,然而由于当天刚好发生了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江泽民同志的专机只在曹家堡机场停留了几个小时,就又启程返回北京。虽然来去匆匆,但江泽民同志为西宁机场的航站名“西宁”二字,这个航站名一直沿用至今。

竣工通航

年12月27日,西宁曹家堡机场竣工通航,通航仪式上副省级以上领导就来了十多位,当时的国务院副秘书长、民航局局长也参加了通航仪式。年11月28日,西宁曹家堡机场工程国家验收会议在青海宾馆召开

那一天是印象中我来青海以后最冷的一天,零下27度,我们几个年轻人都穿着军大衣,不回屋子里,站在跑道上拍照,异常兴奋,经过6年亲手建设,看着机场一天一天的成形,今天一朝投运,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曹家堡机场建成,首先是周边环境较乐家湾机场大为改善,飞行再也不受地形影响,飞行难度、危险性降低,有利于日后逐渐形成航线网络;此外,相对于乐家湾军民合用机场来说,单纯作为民用机场的曹家堡机场受限制更少;最后,曹家堡机场周围预留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不再受限,现在有了二期,未来还会有三期工程,初建的时候就已经为这些日后的发展留足了空间。年12月27日,西宁曹家堡机场竣工通航,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王书明同志在西宁曹家堡机场首航仪式上致辞

6年的工作过程中,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与我的同为曹家堡机场建设者的妻子相识、结婚,这是我人生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

对于工作,我也总结了四点。首先,作为员工要忠诚于单位,忠诚于事业,只要你能够下功夫,想做成事,一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次,干工作不能怕辛苦;第三就是干工作要踏踏实实,只要工作质量有保证,走到天涯海角都有信心;最后就是我们当时采用的都是师父带徒弟这样一种工作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年轻人的进步非常有利,我们今天的建设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参加首航仪式的领导与负责首航任务的西北航空公司机组合影留念

从今天西宁机场的发展来看,西宁曹家堡机场是一座好机场,为青海人民创造了无尽的福祉,能把6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它的建设是我一生的光荣。(转自青海机场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fz/103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