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配音频看评论更棒哦!戳下面就能听手中权力,可以为社会、为人民做事,也可以为自己、为小集体谋利。为社会、为人民做事情,往往行得正、走得直,无需偷偷摸摸、遮遮掩掩;为自己、为小集体谋利,往往理不直、气不壮,需要巧立名目、浑水摸鱼。一心为人民做事者,不介意自己手中权力之大小,能力有大小,量力而为之;把权力当成谋利工具的人,则总想着用手中的权力榨出最大的油水来。近日,几名有心谋私、无意干事的甘肃省人社厅干部,因私心膨胀、一味揽权而受到了处分。甘肃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一向存在人才流失多、引进难的问题,使当地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2月,甘肃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4部门出台政策,给用人单位放权,将引进高层次人才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本以为经过此番放权,简化了引进人才的程序,可以增强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高层次人才难于引进的局面会有所改观,结果,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今年1月23日,甘肃省人社厅发布了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历时5个月才完成第一个引进博士的“备案”,到7月底,还没有1名高层次人才真正引进落地。4部门联合出台政策,何以毫无效果呢?原来,一个本可能效果良好的政策,被人社厅的“小算盘”给悄悄地化于无形了。4部门于2月联合出台了放权的政策之后,甘肃省人社厅却于3月25日违规出台文件,将事后备案变相分为招聘计划备案、考试体检备案、审批结果备案等3个事前备案环节,实行“变相审批”。备案之本意和初衷,是让用人单位积极主动地招揽人才,引进人才之后到人社厅备案,以示认可之意。结果,人社厅把一个事后的备案,变戏法一样变成了3个事前备案!甘肃省人社厅要求,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报备材料必须由甘肃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盖章后上报,否则甘肃省人社厅不予受理。用人单位完成甘肃省人社厅的所谓“备案”,至少需要省委编办盖章2次,省教育厅盖章7次。一个事后备案,变成了事前多次的盖章、多次的审批,凭空增加了办事流程的难度,把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的自主权限又重新收拾得干干净净。一项由4个重要部门联合做出的决定、出台的新政策,经过人社厅的一番“骚操作”,就像中了化骨绵掌一般,再也使不出一点力气。甘肃省人社厅为什么要如此操作呢?是怕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质量没保证、避免一家担责,所以强调要编办、教育厅盖章吗?估计并非如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利益之间也。强调去那两个部门盖章,也许只是一个遮羞布,遮掩一下他们凭空变出来的3个事前备案吧?有了这3个事前备案,人社厅在引进人才上的话语权是不是得到了巩固呢?3次事前备案,就是3次表态发言的机会啊,就是3次挑剔、为难等孝敬的机会啊!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这种揣测不厚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是,人间私语,天听如雷。甘肃省人社厅的小算盘,打扮得再堂而皇之,也遮不住其揽权之私欲,藏不住其阻碍改革的实际表现。近日,甘肃省委对省人社厅进行严肃问责处理,并在全省通报批评。5名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厅长被诫勉,副厅长被免职,另有三人被严重警告、降职并调离。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甘肃省人社厅设计那3个事前备案的时候,肯定会为自己的巧妙思路而得意过,但没想到这个组织问责的下场,看来“事前备案”的方案,还得继续完善啊!(此文为内蒙古大学“汤计典频”工作坊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文编辑:陈月)如果喜欢,请点亮再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fz/135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