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临床诊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190429/7102793.html(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董永前)11月29日起,医院、医院8家紧密型医共体分院陆续挂牌,这是该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落实,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件民生实事,全力打造医共体建设“西固样板”。西固区组建的紧密型医共体实行“五不变”“六统一”管理模式,即原有法人地位不变、公共服务宗旨不变、人员身份不变、固定资产不变、院长身份和主体责任不变;统一运营管理、统一人员调配、统一信息化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财务监管、统一资源共享。实现人、财、物、事统一管理,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者权责分明、协调配合、相互制约的新机制。着力加强制度管理,在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实行以预算为导向的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完善岗位设置及职责,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单位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统一药品管理,积极探索药品、耗材管理新途径。实行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实现药品互通互用,解决基层药品采购供应矛盾。医院用药衔接,形成医共体内处方合理合规流动,方便患者就近取药。着力加强人员管理,医共体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成立区乡融合的医疗、护理、院感、病案、行政、人事、财务、医保、绩效管理小组,医院全方位介入卫生院管理和业务指导,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水平。截至目前,已培训临床医师、医技人员、信息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余人次。西固区精准配置优质资源,践行群众路线,加强区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通过“医生、患者、资金”三下沉,搭建起了分工明确的分级诊疗制度框架,持续组织开展区域内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建立区级医疗机构和乡镇(街道)卫生院“1+N”帮扶关系,将全区47名中级以上医师派驻到各卫生院开展集中1个月的对口帮扶带教工作,带教基层医生38人。同时,落实逐级转诊、双向转诊制度,严格控制越级诊疗行为,共同做好对患者的宣传解释工作,引导患者就地就近就医。投入余万元,进一步推进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建立医共体内部HIS、LIS、PACS系统对接,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使得居民在卫生院看病诊查,“区级诊断、乡级收费”,看病得实惠;并建立区域心电会诊中心,加快区域影像会诊中心、病理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建设,以区级精准医疗和精确诊断为基层提供诊疗支撑。同时,逐步实现医联体各组成单位的HIS系统与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甘肃省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甘肃省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对接融合,加快健康信息共建共享,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路”。西固区针对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区域的50种分级诊疗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帮助制定规范的诊疗方案、操作流程和临床路径,开展针对50个病种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帮助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方便群众就医,医院与成员单位实行双向转(会)诊制度,签订上下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会诊意见,本着急慢分治、治疗连续、科学有序、安全便捷的原则,引导患者自觉自愿配合,实行畅通的双向转诊,确保预约转诊患者优先诊疗、住院。自今年6月起,各医共体成员单位上转病人38人次,医院下转病人人次。紧密型医共体建立以来,医院共派出专家开展义诊活动32场次,义诊服务余人次,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展医疗业务提供技术支撑,为群众就诊提供更多方便。据了解,自今年西固区构建紧密型医共体以来,该区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不断得到提升,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全区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疑难危重再转诊”,93%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区域内就诊。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fz/178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