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堂,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诗中的一句话,在激发人们对图书馆想象的同时,也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求知欲。甘肃省图书馆就是这样一座穿越历史尘埃的“知识天堂”,自年开始创建时的筚路蓝缕,到百年之后今天的汗牛充栋,轻轻拂去沧海桑田之后,在敦煌和丝路的映照下,它自身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持续闪耀着知识的荣光。 从传统书院到公立图书馆,尽管有历史的因缘际会,尽管有先贤的高屋建瓴,可初次破茧成蝶时的震撼依旧余音绕梁。如果说,传统书院是知识的水库,现代图书馆则是知识的海洋,它让所有人都可以轻松跨过知识的门槛。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对人文精神世界的严防死守难能可贵。这也是兰州成长为西部思想重镇的源头活水。 从甘肃一隅到兼美海内外,曾经的甘肃省图书馆立足丝路,重视本地志书,服务本地建设,却不忘眼望全国。同时,在中西裂隙逐渐变深的时代,考察中国国情,结合西方价值,不仅为甘肃省图书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还为其未来谋篇布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自建馆以来,甘肃省图书馆虽经不少波折,却一直大踏步前进,图书馆变大了不少,服务理念也变强了——图书走出去,读者请进来,多元化的阅读服务为甘肃乃至全国维系了一座精神重镇,诺奖得主科斯所言“自由的思想市场”可以藉此酝酿。 横亘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甘肃省图书馆,能更清晰地感受读者的新需求。保护传统,古籍得到更大的保护,服务现代,数字图书馆方便读者,名家讲坛提供有深度和厚度的“精神食粮”。百花齐放的知识,在甘肃省图书馆巧妙“煎炒烹炸”后,端上桌是色香味俱全的“满汉全席”,能不让人欣然大快朵颐,这也是每年万人次前来“相会”的原因。 今日,甘肃用百年时间建起和修缮的“知识天堂”,又一次站在了转型的历史路口之上。和上一次的白手起家不同,这一次腹有诗书的甘肃省图书馆,如何将传统的图书资源转化为送到读者家门口的现代阅读需求,如何让读者可以借助庞大的图书资源建设“私人图书馆”,如何把阅读的力量一点一滴地传递给匆忙的社会,依旧需要有穿透历史和超越时代的判断力,就像先贤一样。 百年甘肃省图书馆的价值,并不会止于此。新百年,新华章,西北望,依旧会建设新的“知识天堂”。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