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4日电(徐雪)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妇联主席常青华工作30多年来,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为民众服务的初心。她先后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全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妇联主席常青华工作30多年来,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为民众服务的初心。(资料图)

“走心”服务暖民心

年,19岁的常青华从学校毕业,分配到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工作。这是一个刚刚成立的街道,为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居民信息档案,她入户时总是一次次上门、一遍遍问询,去得多了,和居民便熟络了,有什么事儿都愿意给她说。

热情爽快,有亲和力、责任心……这是当地居民对常青华的评价。而这肯定的背后,则是她一次次“走心”的为民服务。

比如在常青华不断鼓励下,居民李金花下定决心备考,如愿成为社区党务专干,这样一来李金花既可以照顾生病的母亲,还不用再背井离乡去打工。

刚到科技局工作时,常青华时常奔忙于田间地头搞宣传、做科普,但她很快发现,来参与的农民很少,为了尽快打开局面,让农民尝到科技惠民的“甜头”,常青华找到了四处打工的新华村村民王立伟,鼓励他回乡发展设施农业,同时经常邀请农业专家“一对一”对他进行技术指导。

如今,在王立伟的大棚里,各类蔬菜等待采摘上市。“现有5个大棚,年收入可以达到20多万元,设施农业让我挣到了钱,日子越过越好,打心里高兴。”他说道。

同时,在常青华努力争取下,当地先后引进优良果蔬品种30余个,组织企业申报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6项,争取项目资金数千万元。

热情爽快,有亲和力、责任心……这是当地居民对常青华的评价。而这肯定的背后,则是她一次次“走心”的为民服务。(资料图)

热心纾困解民忧

“磨破一张嘴,跑断两条腿。”这是她从事民政工作的真实写照。面对情绪激动的离婚当事人,她从不轻易打发,都是耐心细致地调解。“居民找到你是因为信任你,这份信任万万不可辜负。”常青华说。

常青华手里总是拿着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着民情。低保政策刚出台时,很多居民都不了解,她就挨家挨户宣传,应保尽保;居民区的道路每逢下雨坑洼不平、满是泥泞,她就一次次向上级反映;看到居民收养的儿童落不了户,她就一趟趟跑派出所、福利院协调解决……她踏遍了社会救助的各个角落,不论大事小事,总想着“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在民政“窗口”工作的12年中,常青华先后分管双拥共建、社区建设、社会救助等领域,把服务民众的触角延伸到了各个角落,金川区婚姻登记中心连续3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金川区双拥办连续3年获评“全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常青华与老人交流。(资料图)

用心开拓创品牌

年,正值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之际,常青华被调整到金川区文明办主任岗位,金川区作为创建主战场,承担的责任重、时间紧、困难多,对她又成了一个艰巨任务。

经过一个月的入户调查和实地走访,她有了思路:抓紧解决民众反映强烈的余件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抓好志愿服务工作……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金昌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中,面对金川区农村卫生脏乱差、养老问题难、婆媳关系紧张等突出问题,她大胆创新“婆媳互夸、孝善矩阵、道德银行”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为建设试点注入了活力。“道德银行”项目获得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和“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并入选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

走上妇联岗位后,常青华积极发挥“娘家人”优势,先后组织多名妇女参加“社交电商+直播”线上线下技能培训,创设“村花直播间”“一村一品一主播”等平台,帮助农村妇女拓展致富增收新路子。探索开办“宝妈”工作室,为80余名困难女性、进城陪孩子上学、待业女性群体解决了灵活就业问题。

在疫情防控最为严峻的时刻,她又逆行踏上抗疫第一线,一边值守在高速交通卡口,一边发动志愿者入户排查,开展送姜茶、送早餐、心理辅导等暖心活动。(完)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ly/168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