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青春是一首歌,

那你希望你的青春是一首怎样的歌呢?

团团希望是一首铿锵有力的歌、充满朝气的歌~

就像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青春故事一样,

有着满满的正能量!

“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主题征文已截稿

现将七里河区青年的青春奋斗故事

分享如下

?

把青春的赞歌书写在“兰州蓝”的乐章里

李梅西站街道办事处团干部

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曾是兰州享誉全国的靓丽“名片”,如今勤劳勇敢的兰州人民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力号召下,凝聚“一群人”,托起“一片天”发出绿色发展的“兰州声音”。从此,兰州不再是那个卫星上看不到的“黑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哀叹。在千千万万网格员的奋力守护下,它是白天的曼哈顿,夜晚的维多利亚港,是我们用心鸣奏的“兰州蓝”序曲。

都说兰州的清晨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而今,兰州却是在一群人走街串巷的巡查中苏醒。第一缕阳光,常常洒在他们瘦弱却坚挺的身影上,熠熠生辉,温暖了城市的角角落落。哪里有烟尘,哪里就有他们的声音;哪里有浮土,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不论酷暑,还是严寒,他们始终坚守在那里,细致的打理着网格里的一切。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守护天使,是兰州蔚蓝天空的捍卫者,更是“兰州蓝”华丽乐章跳跃的音符。而我,有幸是其中一员。

我是一名青年团干,也是一名网格员。在很多青年朋友歌唱青春的时候,我的青春却已悄悄溜进网格中,融入在“兰州蓝”的宏图里。春天,它随我走街串巷,挂标语、贴宣传,为保卫蓝天吹响号角;夏天,它和我进工地入楼院,盖滤网、督洒水,为还市民一片蔚蓝努力拼搏;秋天,它同我奔前走后,查烟炉、置燃煤,为大气污染防治全力以赴;冬天,它陪我日日盯着空气监测数据,为AQI攀升忧心忡忡。

曾经,因为他人的嘲讽暗自心酸过,也因亲人的不理解默默委屈过。每每这时,我就回想起当初的自己,那时候,和大多数青年一样,我向往远方的风景,期待所有的与众不同,总想跟随一种勇往直前的信仰,就算不谙世事,也有光芒。但当大家在朋友圈中晒出那片蔚蓝时,一切都不再重要,因为那抹肆意的蓝就是我奋斗的意义,给我不竭的动力。

常言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也常常思忖,一人之力毕竟微薄,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年朋友投身“兰州蓝”保卫战中,奋力一搏、引吭高歌?

恰值共青团改革期,团中央向广大团干发出有力号召——到青年中去。同时,作为改革的重大标志性、牵动性举措,“1+”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已经在全团启动实施,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的同时,也为每位团干部联系青年、了解青年、服务青年搭建便利平台。

正是借此“东风”,我认真开展“1+”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在常态化做到线上互动、线下联系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联系青年日有话题,季有活动,年有交流。从倾听反映青年诉求,到有效服务青年需求;从组织青年办活动,到大家商议齐策划;从为青年搭建平台开展阶段性志愿活动,到青年主动认领社区微心愿,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常态化志愿服务;借助1+服务平台,通过点对点联系、心贴心引导、实打实服务,我与我的“服务对象”从单项服务转变成为协同合作,逐步实现了百名青年间的“一呼百应”。

从此,辖区网格里来了一群新朋友,居民亲切的称他们为网格志愿者。他们志愿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生活奉献在网格里,随我一道承担起网格内文明城市宣传动员、惠民政策解释答疑等工作,积极投身到保卫“兰州蓝”行动中。

我们用脚步丈量了网格内的每一寸土地,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比起家人的不理解和朋友的冷落,我们最揪心的,还是院落间飘出的烟尘,工地上浮起的尘土,来往汽车排出的尾气……我想,这就是网格员的执念吧,即使不被理解,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用小网格服务着大民生。

现今,在网格员日复一日的守护下,兰州摘掉了大气污染的“黑帽子”,捍卫了人人共享的“兰州蓝”,更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我想,此时每一位网格员内心深处都是自豪的吧。这其中融入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交织着我们的汗水泪水,但寄予更多的还是殷殷期盼。

如果说青春如一叶方舟,我还是想摇曳在我那小小的网格里,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如果说青春是一曲赞歌,那么,我依然愿意将它书写进“兰州蓝”的乐章里,清脆悠扬,响遏行云。

李梅,是一名85后青年基层团干部,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服务青年第一线,倾听青年心声,服务青年需求,先后开展“七彩志愿服务圈”、“青年之声”、“一帮一”等系列服务活动,累计解决事关青年择业就业、培训交流、维权创业等难题70余件,有效凝聚青年力量。

关于指针、关于青春

安庆云指针教室创始人

写在前面的话:

大家好,我是安庆云,年6月大学毕业,因为在大学期间一直在勤工俭学,所以在毕业前夕就已经想好要去创业,确切点说应该是“自己干”,因为当时创业这个词还不是很流行;虽然在大学期间尝试过许多的行业,但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在项目的选择上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在团队的初期建设上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言。因为在这些方面的短板也对自己的第一次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但人生还是很有意思的,他总是通过各种手段把你拉到你应该去往的方向,这种手段不分好坏,总是推着你不断前进。

在年6月,我和我的第二位合作伙伴,想在当时的兰州开一间关于青年人文化交流与成长的开放性青年空间,但在当时我们所处的城市这是极为不可能的一件事情,缺资金、缺场地、缺受众人群。但是,我们内心中还是有一团小小的火苗,于是我们在经过反复讨论之后,确定走一条大大的迂回路线,我们打算先从中学补习课切入,培养未来第一批的受众人群以及积累一部分的资金。于是指针教室就此诞生了,我们当时的目标就是先活下来,然后慢慢实现理想。

我们通过补习班作为依托,顺着发展的需要与经验的不断累积开始探索青少年可持续发展与成长教育方面的点点滴滴。这条路是很难走的,尤其在甘肃兰州,除了补习班业务外,我们其他的事情在商业模式上是挣不到钱的,我们也没有办法注册NGO(民办非企业),得到基金会的支持,于是团队出走、资金链断链、场地迁移、各种不理解......其间过程不再赘述,只是诸多心酸已不自知。

今天的这些故事,很多事情已经是过去时了,未来我们的方向旨在将这些事情更好的开展和推广下去,给更多的年轻人机会,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年轻人的机会。

一个优秀城市的特质,是如何留下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我们将为此而努力。

(一)指针青创成长空间

关于指针的故事实际上是我打算“功成名就”后写成小说的,这里有太多的关于青春的记忆、爱、友情、理想、好的、不太好的种种,太多过往让人回味。

年在结束第一次创业后,我和另外的一个伙伴打算在干点什么,想在兰州做一件开放性的青年空间,这个想法在现在的兰州看起来还是很不可思议和不靠谱的想法,朋友们都会问,你们从哪里挣钱!噢,也是。从哪里挣钱呢?一盆盆的凉水泼过来,我俩也清醒了一些,哪里那么多的所谓文艺青年,醒醒吧。

我们思索再三,觉得还是先活下来是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想想要不先做一个补习班吧!做一个不一样的文艺的补习班,这样有收入的同时也可以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和肖都是那种说干就干的人,没有过多犹豫,于是指针就这样横空出世了,当时我们想叫“指针教育”但是觉得资历不够,叫个“指针教室”吧,名字亲切而且接地气。经过简单的“装修”后我们的指针就此诞生了,说到装修,我记得我们一开始资金不足,开始就买了5套桌椅板凳一共块,余下钱除了要交房租,剩下的钱要收拾房子就只能自己收拾了,人的创意往往是在诸多的限制之下才能激发出来的,于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对教室进行了简单的装修,虽然简单但是很温馨!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关于招生了,开始我们通过发传单的方式在招生,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一般的传单不是很能抓住别人的眼球,在移动互联网不是很发达的年我们只有在原来的渠道上创新兴许才能带来突破,这是我们俩文艺青年的特质发挥了作用,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策划和调整之后,我们的第一张区别于其他机构的传单横空诞生了!

当时因为资金限制,所以只能把单页设计成黑白的,但慢慢的这个也成为了指针教室的一大风格与特色,改版后的单页出街效果很好,张贴的效果也很不错,这也引起了其他机构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的皮肤病医院
白癜风治好了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sh/118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