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臊子面,是受北方人普遍欢迎的一种面食。它的做法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各地有着不同的做法与口味。在我的家乡农村,它尤其受喜爱,也倍受推崇。 我的家乡臊子面的做法比较简单,食材虽不多,但口味却极佳。方圆几千里的百姓都喜爱这种风味。它的做法是把肥瘦参半的猪肉臊子炒熟,外加洋芋丁、豆腐丁、粉条,有时也加入少许木耳海带黄花菜胡萝卜丁和西红柿丁,以及调味品葱姜花椒油盐酱醋,汤入味变浓时,关火。面条一般是加了碱的筋道细长的手擀面或机器面,开水锅里煮八九成熟捞出,舀入汤,用筷子轻轻挑一挑,免得面条粘连一起,一碗色香味俱佳的臊子面就令你胃口大开! 从小到大,我对臊子面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在家乡过春节的二十天左右,几乎每天都要吃一顿臊子面,俗称“长面”,寓意健康长寿。这种面老少皆宜。早在腊月里,过年猪宰杀之后,肉臊子就已经炒好。母亲趁猪肉渐冻,磨好刀,在大大的案板上,就开始切臊子,正方形大小的肉丁整整齐齐,红白相间,放入锅中爆炒,加入葱和花椒面,散出浓浓的香味。紧接着,腊月二十五六开始,就和面擀面,母亲把春节吃的“长面”,细细匀匀的面条分小把晾在竹筐内,上面盖好报纸。待春节期间,就可以一把一把地下水入锅了。擀这种长面,一般需要三五天左右,才能保证春节所需。记得母亲的手背上,每年都被扇出许多小裂口,有时水浸湿或火一烤,钻心地疼。但我们春节的长面,却从来没有缺过。 春节期间。吃臊子面是每家每户的习俗。这种面,一般量好控制。只要调好一锅汤,面的分量可以根据每人的需要,边煮边吃,吃饱为止。不至于剩饭。外加一碟冬季腌的酸菜或咸菜,冰凉酸爽可口,也容易消化。不愧为上等佳品。春节客人来访,留客吃饭时,首选的就是臊子面。虽看似家常便饭也不失体面。并且也不耗时费力,主客都可以接受。平日里人家孩子满月或过“百日”,盖新房“上梁”,一般也做的是臊子面。因为在过去生活条件受限的情况下,肉平日是不多见的。故能用肉来招待,足以说明态度的虔敬庄重了。平日村子里每逢红白喜事,母亲就打发我们任何一个代表前去,只说“去了可以吃肉”。回来再问饭的味道香不香。当然言外之意应该是肉多不多,可否吃饱吃好。 其次,在春季,如果肉紧缺,也可以用鸡蛋来代替。做法是蛋摊成薄饼,切成菱形,春韭炒断生或刚刚熟,有时还放入一点干红花,和鸡蛋调在一起成为臊子,这样红绿黄相间。再用油炝花椒并加入食醋和开水,汤味儿十分诱人。开水里下入加了碱的细长面,八九成熟捞出,舀入酸汤,调上鸡蛋韭花,口味也堪称一绝。吃完令人回味无穷。这两种臊子面,在家乡极为常见。西北民间也流传甚广,可以作为地方风味大加推广。 平日里,几顿臊子面,香了整个村庄,暖了人情。臊子面不亏为乡里团结凝聚人心的最佳媒介,男女老幼,因这几碗代表吉祥的长面,把最深的情,最美好的祝福,互相传递。起初,人家出嫁女儿的时候,也是肉臊子面。新嫁娘在亲友们的祝福中,在最浓香的臊子面中,进入吉祥如意的新生活。 如今,家乡在过红白喜事时,招待宾客花样翻新,渐渐向吃鸡鸭鱼肉吃大餐的方向发展。过春节,吃的方面种类也很丰富,炒菜凉拌火锅风味小吃一起上。但依然保留了吃臊子面的习俗。一方面是传统习俗,另一方面,臊子面以它绝对的优势,压倒“群芳”。不过,平日里吃的次数也多起来。家里人齐聚时,母亲往往考虑的就是做一顿臊子面,把平常日子一下子过得像节日一般热闹温馨甜蜜。平日里在农忙时节,压上几斤面,韭菜鸡蛋酸汤面就被派上用场,就地取材且满足了人的食欲要求。 人们总在对美味的随时随地享受中,体会日子的殷实与富足。平时,我也总是隔三差五做顿臊子面,在这种原始自然味道的品尝中,体会日子的绵亘悠长与吉祥寓意。我相信,家乡的臊子面,会以它的色香味流传得更远更广! 作者简介:王林祖,甘肃人。中学教师。喜爱写作,音乐。已发表作品百余篇。作品见于中国散文网、《新长江文学》、《微文美刊》、《齐鲁文学》、《西北文学》、《秦岭文学》、《兰苑文学》、《作家驿站》、《南粤作家》等。笔耕不辍。曾多次在参赛中获奖。喜欢学习,追寻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作者往期作品精彩回顾: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读书人(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春雪(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新楼(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三年级戴红领巾(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寒衣节随笔/王林祖甘肃兰州 乡村五月的记忆(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浇水/王林祖甘肃兰州 我与太阳肩并肩(散文诗)/王林祖甘肃兰州 五月的雨(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给母亲的一封信/王林祖甘肃兰州 秦岭文学,每天陪伴你的闲暇时光 秦岭文学,聚集岭南岭北原创美文 期待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