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多、废料多、污染重”是传统建筑留给人的印象,但是在甘肃建投兰州新区出城入园保障性住房23号楼施工现场:没有传统的脚手架,没有飞扬的尘土。项目经理李明告诉观摩人员,工程采用钢结构框架设计,梁、柱和抗测力构件全部采用工厂生产的热轧或焊接工字钢和钢管混凝土制作。

1月25日,由建设厅厅长杨咏中带队,来自甘肃省建设厅、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甘肃天鸿金运置业有限公司等近20家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齐聚甘肃建投四建集团施工的兰州新区出城入园保障性住房23号钢结构住宅产业试验点工程,现场观摩研讨钢结构住宅施工的优势所在,为未来全省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把脉会诊”。

“现在我们下大力气盖房子,未来可能成为一堆建筑垃圾,可是钢结构不一样,可以回收利用,更符合新形势下‘绿色建筑’的需求”现场观摩的专家一语道出了钢结构施工与传统施工的相比在“环保、节能”方面的优势。此外钢结构施工的工期短、能耗低、抗震性好、轻质高强等优势让在场观摩人员对未来钢结构住宅产业的兴盛发展憧憬向往。本工程自主研发的模板支撑体系,由悬挂件和支撑件组成,目前已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该系统操作简便,工人易掌握,可基本摆脱对下部楼板混凝土强度的依赖,节约用工,设备料投入量少,容易做到文明施工,垂直运输量少,对塔吊依赖少,并且支撑牢固,拆模后可以达到清水效果,混凝土质量有保证。四建集团总经理胡岩介绍,钢结构住宅较同类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工期缩短了20%-30%,砂石料、现场水电、施工用地、临设,垂直运输等明显减少。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刺激钢铁消费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就钢结构住宅而言,具有“抗震性能好、减少建筑垃圾、节能环保、工期短、可再生利用、工厂制作精度高”等优点。推广钢结构建筑“可以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全面提高抗震设防水平”等。对甘肃建投而言,拥有全省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年生产钢结构20万吨,具备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的工业条件和成熟技术体系。

甘肃建投兰州新区出城入园企业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期)23号楼被列为首栋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试点工程,地上12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61平方米,建筑高度为37.65米,是甘肃建投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组建西北住宅产业化研发中心和西北钢结构设计研发中心之后,结出的首枚硕果,为未来甘肃省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甘肃建投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向先进企业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西北钢结构产业发展历史中具有开创意义。









































银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sh/41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