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广播】长征故事——《红军鞋》 “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子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色政权万万岁。”这是流传于江西关于红军鞋的歌曲。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一双双铿锵有力的双脚,踏遍了雪山草地,走过了万水千山。那一双双红军穿过的草鞋,也见证了红军一步步的足迹。 哈达铺位于宕昌县西北部,红军鞋厂就座落在这充满魅力的红色圣地哈达铺镇上。 哈达铺红军鞋厂的厂长徐文林告知我们,当年他单身1人来到哈达铺时,听到当地流传着红军长征来途经哈达铺的故事,当时红军途经哈达铺,哈达铺的百姓看到很多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有的乃至都没有鞋穿,因而纷纭为红军战士做鞋,支援红军长征。徐文林被这些故事所感动,但是他却发现,那时的哈达铺却没有一家卖鞋的铺面,因而徐文林先从小作坊做起,尝试着开始了做鞋的营生,并给出售的新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红军鞋”。但是,人们对红军鞋的爱好令他始料不及,他制作的红军鞋,一度供不应求。年,徐文林扩大生产范围,成立了红军鞋厂,发展到今天,红军鞋厂已经过当初的小作坊,变成了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现代化工厂。 徐文林拿起一双红军鞋向我们介绍到,一双红军鞋从最初的棉布、麻绳等原材料算起到完成商品包装,大概要包括搓绳子、纳鞋底、做鞋面3大工序在内的撑麻、贴背子、裹底子、刻模样、贴面子、粘里子、包鞋口、扎垫子、修鞋底、上楦子等210多道流程。尤其是一双鞋底若采取全手工纳制,这类千层底要经过一千九百多个针眼。这样一双有着密密层层针脚的鞋底,一般要耗费两天的工夫。 红军鞋厂的员工刘金娥,今年52岁,由于身体不好,所以没有出去打工,丈夫为了照顾家里只能打短工,收入很不稳定。7年前,刘金娥经他人介绍来到红军鞋厂打工,这里距离她家只有两里路,她做活又快,一个月下来最少能挣两千多元。说到这里刘金娥笑着告知我们,能在这里工作7年,是由于在这里上班,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说说笑笑的,根本不觉得累,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一个月还能挣上千块钱。如今,红军鞋厂已有30多名员工,都是附近的村民,这些乡亲们,农忙时间在家纳鞋底,到厂里拿计件工资。家远一点的把活带回家去做,农闲时都在鞋厂来工作,成了“不坐班”的员工。 徐文林说,红军鞋厂的建成,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将继续吸纳地方残疾人优先就业,以此回报社会。 如今,徐文林的鞋厂年生产量已到达将近两万双,“红军鞋”的销路遍及新疆,西安,上海,北京等地,全部鞋厂的年利润到达七十多万元。哈达铺作为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集镇,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将成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镇,红军鞋厂也无疑将成为哈达铺红色旅游的重要一环。徐文林说,希望自己将“红军鞋”创造成哈达铺旅游产品品牌,争取让“红军鞋”销售到更多的地方。 一双双曾的草鞋,陪伴着红军走遍祖国河山,走向了红色革命的成功。如今,徐文林便将这份记忆延承。双手中的鞋,双脚下的路,红军鞋印下了红军与民众血浓于水的感情,也印下了中国革命一步步踏实地脚印,温暖而有力。 (甘肃广播张林、李彦龙、王心悦宕昌县王雪刚) 来源:甘肃广播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sh/5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