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的城市中,武威市的知名度不算很高,大家可能对兰州、酒泉、天水、张掖、嘉峪关、玉门、敦煌更熟悉。不过这么说吧,看别武威现在名气不大,但在一千多年前却是“甘肃省的省会”。两汉魏晋时,现在的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都属省级的凉州管辖,凉州的治所在哪呢?就在武威。

武威处在甘肃省的中部,河西走廊的东头,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武威的地势由北到南呈逐渐升高之势。武威的北部与内蒙古接壤处是腾格里沙漠,这里气候非常干旱。

武威的中部属于绿洲灌溉区,海拔约在米到米之间。这里有充足的水源,比如有石羊河,土地肥沃,适宜耕种。武威的南部是祁连山以北的山区,海拔从米逐渐升高至多米,很多山峰常年积雪。

在西汉前期,包括武威在内的河西走廊地区被匈奴控制,这对打算与西域联系的汉朝如鲠在喉。汉武帝要打击匈奴,就必须联系西域,而河西走廊是汉朝去西域的必经之地,汉武帝不惜代价也要拿下来。

经过对匈奴的一系列打击,汉朝终于控制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这四郡从西到东分别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武威也称姑臧。

在四郡中,武威的位置最靠东,却是凉州的治所。汉朝的凉州辖区和现在的甘肃省辖区基本重叠,说武威曾是甘肃省省会,从这个角度讲是可以成立的。

汉朝为何把凉州治所放在武威?原因有很多,我们只选取一个角度。西汉国都在长安(陕西省西安市),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去西域,在四郡中首先到达的就是武威。换言之,武威离长安近,可以就近得到长安的控制。

西汉通过武威进而控制河西走廊,并通过河西走廊与西域进行联系。如果把凉州治所放在四郡中偏于中部的酒泉或张掖,与长安联系的成本都要高于武威与长安联系的成本,更不要说最偏西的敦煌了。

武威成为凉州治所,还有一个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武威往西是狭长的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武威往东是国都长安所在的关中以及中原,武威往北是匈奴所在的蒙古高原,武威往南是青藏高原。

西汉集重兵于武威,即可保障河西走廊与朝廷的联系,又可向北威慑匈奴,向南威慑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各部。这样的地理位置,对西汉向北、向南、向西都有巨大的选择空间,战略主动权非常明显。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由于各种原因,凉州成了大混乱中的一片乐土。咱们翻开《后汉书-孔奋传》,上面写着,“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

武威富裕到什么程度?很多来到姑臧当县官的人,就任不到几个月,就能赚得盆满钵溢,当然孔奋本人除外。

历史总在不停地重复,西晋末年天下又乱成了一锅糊涂粥,八王之乱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在天地一片混沌中,凉州又成了乐土。凉州刺史张轨及其一脉控制凉州,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史上赫赫有名的前凉王朝。

公元年,前凉被前秦灭掉,但前秦崩溃后至北魏以及唐朝,武威还是凉州(陇右道)的治所,依然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这个也不难理解,毕竟经过千百年来的建设,武威具备中心城市的条件,这一点是凉州其他郡县都不具备的优势。

唐朝和汉朝的相似度非常高,同样非常重视丝绸之路,这也就意味着武威在唐朝的西线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武威的逐渐衰落,应该始于唐末宋初。此时的凉州区域,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瓜州(玉门西南)、沙州(敦煌)崛起的速度比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压过了武威。西夏控制河西走廊后,在张掖设甘肃军司,武威没什么动静。

直到清世宗雍正二年(年),朝廷在武威设凉州府,但此时的甘肃省会早已迁到了兰州,武威不复有汉唐时的光彩。即使如此,武威依然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我国东、西铁路大动脉之一的兰新铁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更多甘肃历史地图文章,请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xx/140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