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023/5784193.html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秦娜3月31日,作为最后一批回归的医疗队,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平安返回兰州。直到走下飞机的那一刻,队长杨兰才如释重负。在武汉战疫的45天里,杨兰带领医疗队,身处特殊的环境,面对特殊的患者,完成了特殊的任务,实现了“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3月31日,杨兰率队平安返兰。指挥官、大管家、院长妈妈……在武汉,杨兰在各种身份中不停切换,直到回到兰州很多天,她仍然无法“走出来”。因为,这段抗疫经历注定刻骨铭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月上旬,武汉保卫战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此时,已经50多岁的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杨兰毅然请战。2月16日,她率领由全省45家医疗机构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2月17日,到达武汉第二天,杨兰就和几位队医院对接工作。医院后,眼前的一切出乎意料。一座具有年代感的老楼,设施陈旧不全,医疗设施设备更是匮乏。更让大家压力倍增的是,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米。尽管内心焦灼,但杨兰还是给全体队员打气:“到了湖北,我们就要听从组织安排,条件满足传染病防控需求,我们要上,不满足要求,我们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来就是要帮助湖北人民早日摆脱病痛,尽快回家。”在杨兰的现场指挥调度下,医疗组、护理组、院感组迅速成立。清垃圾、领物资、捋流程、布置病区……三组齐上阵,一起“开辟”属于自己的病区。筹备病区,梳理各项流程。和院方协调改造门、窗、流动水;与主管部门沟通患者事宜……担心改造中有疏漏,杨兰每天都在现场盯着,手里拿着电话,兜里装着充电宝,一边对接各项工作,一边陪队员加班加点。队员们总劝杨兰回驻地休息,她却说:“你不让我看着,我回去也是如坐针毡呀,到了现场还踏实些。”对接各项工作。就这样,仅仅两天时间,三层楼三个病区终于有了模样,院感组立即进驻,培训所有队员走流程。2月20日,医医院综合楼6楼病区,管理张床位。整个医疗队慢慢上了正轨,而杨兰却因压力过大整夜失眠,身体出现各种不适。面对特殊群体,挑战特殊任务来武汉之前,杨兰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零感染打胜仗。怎么做到零感染?杨兰想了很多办法,首先就是抓驻地安全管理,高效安排队员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提升队员的专业技能,采取动态监测的方式及时掌握队员的身心健康。医疗队从驻地出发准备“上岗”。“医院收治的患者大多来自养老院和一些特殊机构,很多都有基础疾病,对我们来说治疗的难度也更大。”杨兰深知,要打赢这场硬仗,就必须严把医疗质量关。建制度、抓落实、督改进……医疗队始终把医疗、护理和院感质量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放在第一位。按照国家诊疗方案,杨兰带领医疗队在病区开展多学科诊疗和中西医结合诊疗,为患者制定“一人一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杨兰回忆,病区曾有一位合并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医院的统一饮食不利于这位患者控制血糖,队员们就从驻地给患者带吃的,保证了患者的有效治疗。正当所有队员都逐步渐适应时,新的挑战又来了。3月20日,按照指令,医疗队接管了医院部分精神疾病合并新冠肺炎患者。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武汉战疫一线。接到任务之初,杨兰不无担心,队员们不仅要面对病毒感染的风险,还要面临精神病人带来的未知风险。全队只有6名队员有精神病人护理的相关经验,为了完成任务,杨兰第一时间组织所有人学习相关知识。相对普通患者来说,这些特殊患者的日常观察、处理和心理疏导难度非常大,加之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护理也需要更加细致。在杨兰的带领下,队员们用心照顾这些患者生活起居的每一个环节,当他们不爱吃饭、拒绝吃药的时候,队员们就像哄孩子一样“哄”着他们按时服药、吃饭。有时,队员们还一起为患者理发、剃须,让患者精神焕发。“这次疫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杨兰深知,不仅要医病,更要“医心”。于是,医疗队请来国家级心理医疗队为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治疗。队员们在闲暇之余就陪患者聊天,尽力开导患者,有时一聊就是一个小时。大家还把自己每天的水果节省下来给患者分享,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病魔。在医疗队里,有一个“传统”,每当患者痊愈出院时,队员们都会送上精心制作的出院祝福卡和小礼物。杨兰希望通过小小的祝福卡,传递甘肃人民对湖北人民的深深情谊。“院长妈妈”在,家才更温暖在第四批医疗队里,绝大多数都是“80后”“90后”,年龄最长的杨兰习惯用“孩子”称呼大家。而在队员眼里,因为有杨兰这样一位“院长妈妈”,医疗队温暖得就像一个大家庭。摘下口罩,露出最美的笑容。从组队的那一刻起,名队员的安全就成了杨兰最操心的事情。病区正式运行后,杨兰每天都要现场盯每个即将进病区队员的防护,确保万无一失;队员开始排班上夜班后,杨兰生怕哪一个环节出问题,每天只有看着凌晨1点一批、5点一批回来的队员在群里回复“安全归队”的消息后,她才能安心休息。一次,有一名队员突然出现发烧症状,杨兰立即安排隔离保护和CT检查,经检查确诊只是一般的感冒发烧后,她才放下心来。其他队员出现了身体状况,杨兰都要自己去检查,提供用药建议,全程监测。返回兰州前,在防护服上签下名字。作为队长,从对接安排每项工作到每个队员的日常生活,杨兰总是事无巨细。医疗队从兰州出发时,携带的防护物资只够5天的用量,当时医院的防护物资也非常有限,无法保证随时供应充足。为了给队员做好万全的防护保障,杨兰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关系”为大家联系物资。3月下旬,医疗队的工作到了最吃劲的时候,杨兰每天下午在驻地广场给大家分析疫情,宣讲国家政策,强调纪律和感控安全,提振全队士气。她常常打趣说:“带儿子都没这么操心过!”虽然因为要求严格,一些年轻队员甚至有些“怵”杨兰,但每每体会到队长的良苦用心时,队员们都由衷地感谢和佩服这位“院长妈妈”。在杨兰的带领下,医疗队医院的赞誉,被赞为“有组织、有纪律,不怕苦、不怕累”的外援队伍。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xx/169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