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咸丰至光绪时期,重庆牙行代替地方官府抽收百货厘金。在此过程中,牙行凭借与地方官府的新型合作关系,努力攫取地方市场的贸易垄断权。在这一个案中,商人并非被动地受厘金制度盘剥,他们中的一部分也主动地参与甚至利用厘金制度;牙行也并不单纯从事中介贸易和市场管理,还扮演着市场垄断者的角色。因此笔者提出,制度史研究应更多地加入“亲历者”的视角,展现特定个人或群体多元化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厘金;牙行;垄断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史上两种颇具重要性的机制——厘金与牙行[1],但所提出的问题却与前人有所不同。 首先,本文旨在探讨厘金制度对特定商人群体的意义。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言,厘金毫无疑问是声名狼藉的。[2]然而前人对厘金制度的研究,多利用中央或省级行政机构的文书档案、地方志、或高级官员的文集、奏议,探讨厘金制度的设计、厘金征收数额等问题。这样的研究展现了厘金制度的宏观样貎,却难以反映基层官员、商民对厘金制度的切身感受。另外,宏观的研究往往将“商人”刻画成一个与征厘机构相对立的抽象群体。然而事实上,厘金制度下的“商人”同样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与立场。本文就是依靠县级档案(且大多是诉讼档案)[3],观察基层官员和民众如何看待、应对,甚至主动利用厘金制度,进而反思制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本文希望展现一个特殊的垄断势力在区域市场中的生成过程。此前的清代经济史研究,曾经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北京有那些中医治白癜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