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瘦船夫来自:蒲公英 本文为连载,共8篇。这是第7,8篇。连载结束,感谢阅读! 其它篇章(点击下面链接,可直接阅读): 食药体制改革系列谈—在梦中踯躅前行(1,2) 食药体制改革系列谈—在梦中踯躅前行(3,4) 连载:药监改革——在“梦”中踯躅前行(5,6) 第七篇生花梦 《南史?纪少瑜传》记载,少瑜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他的勤奋感动了文神,一天夜里托梦送了他一支青镂管笔,称这支笔能够写出天下最漂亮的文章。此后少瑜果然文采遒进。这就是“梦笔生花”成语的来源。寓意非常接近的有李白做的“妙笔生花”梦。但也有反其意而为之的“江淹梦”,说江淹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男子对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还五色笔后,再无绝美诗句,后人谓之“江郎才尽”。看来,“花生花落”的玄机全在于一“笔”。年国家层面的食药体制改革落地后,国务院对地方改革提出两条原则,一是省、市、县职能和机构整合模式原则上参照国务院,二是地方三级原则上分别于年上半年、9月底和年底前完成。但是,由于受囿于部门编制数和人员编制数之藩篱,省以下的改革普遍陷入困境。在艰难的推进过程中,年底,浙江省政府出台市县食药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县级食药监与工商部门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市级可单设也可合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由此,市场局横空出世,很快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这一“神来之笔”为什么始于浙江?在个人看来,或许有以下三方面的推动因素:其一,浙江为沿海发达地区,思想解放,敢为天下先,敢于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并且政治地缘的背景也可能发挥“便利”作用。其二,工商部门的职能正面临老化和空心化,有工商从业背景的人肯定对该系统的走向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早在年该省某区食药局局长(早年出身工商系统)曾向上级公开撰文,建议工商与食药两大系统合并,引起食药系统的“小震动”。而该省时任省长也曾任职过省工商局局长。其三,浙江为年“铬胶囊事件”的重灾区,地方政府已领教过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厉害,十分担心食药领域的系统性风险。而食药监部门曾经切肤之痛,人轻势微,对单独接手新职能缺乏底气。据说意见出台前省食药局曾召集11个地市局长座谈,结果超过半数的局长都支持两部门合并的方案。从资源角度,食药监好比高含金量的“芯片”,工商部门是不可多得的“壳资源”,两者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互补。两部门合并,不得不说巧夺天工、妙笔生花,对各方的“利好”显而易见:一、符合“大部制”方向,降低了编制部门艰难选择“开刀”对象的压力;二、工商队伍有充裕的既有编制,编制部门可以用之弥补食药监严重缺编的难题;三、在职能老化空心化后,信手解决了工商部门将来“船大难掉头”的后遗;四、避免了食药监部门接手新职能后,缺编、缺人、缺装备等带来的工作断档;五、遍地开花的基层工商所为食药监共用,避免了后者从头设置重复建设的弊端;六、两部门合并后人多力量大,解决了食药监“小马拉牛车”的窘境;七、食药监有了工商联手,改善了在“争夺”技术资源上人微言轻的弱势地位;八、不需建新“窝”,不需买新“枪”,不需招新丁,不需增预算,财政部门说“很好、很好!”九、合乎了高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节拍,“能干、能干!”;十、个人的“小九九”,此处略去一百字。但是,反对的声音也很激烈,其中最焦点的矛盾是专业性问题。反对派普遍认为,与工商“粗放型”的行政执法不同,食品药品监管是“精细化”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工商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执法风格不能适应食品药品监管的需要,两部门合并会削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地位和监管力度,与国务院提出的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机构相违背。但地方决策层可能认为这无关大局,逻辑很简单,先盖楼再装饰,先整合再融合,先全覆盖再专业化!因此,浙江11个地市除舟山工商、食药、质监“三合一”外,其他地市全部选择工商、食药“二合一”方案,辖区县(市、区)也都实行“二合一”或者“三合一”的市场局模式。至年的时候,浙江模式的影响面逐渐扩大,安徽等少数省份蠢蠢欲动,“多合一”或在酝酿或在“破土”之中。这引起高层的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白癜风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