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渭,位于甘肃中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年)置县,已有余年历史。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海拔—米,年均气温7.5℃,年降水量㎜左右。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年被国家列入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日,记者走进通渭县,就通渭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对县委书记令续鹏做了专访。

通渭县委书记令续鹏接受记者专访

      聚焦脱贫节点,着力理清工作思路

通渭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紧盯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步走”节点目标,提出了“”(紧盯“一个目标”,即确保年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树立“三个导向”,即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投入导向和改革导向;落实“六个精准”,即全面落实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强化“五个助推”,即深化双联行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低保政策、争取社会帮扶力量助推精准扶贫;建立“五项机制”,即建立健全业绩考评机制、领导包抓机制、人才支撑机制、解决脱贫人口返贫机制、扶贫约束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统一了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明确了脱贫攻坚“路线图”“时间表”,凝聚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合力。

      聚焦贫中之贫,着力弥补脱贫短板

年以来,我们通渭县累计争取到上级财政补助资金39.26亿元,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4亿元,全县集中可支配财力增加精准扶贫投入万元,完成“大扶贫”支出28.6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3%,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通过实施“全省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试点县”项目,累计建成通畅工程公里,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通畅率达%,今年1月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工作先进县”。完成自来水入户6.85万户、入户率达95%,解决了39.4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实施8期农网改造工程,实现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6万户,搬迁贫困群众户3.3万人。

      聚焦促进增收,着力培育富民产业

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摆到核心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有效加快了群众增收步伐。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大力培育玉米和小杂粮、马铃薯和中药材、草畜、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战略升级产业,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现代旱作循环农业发展路子,新型能源产业方面,立足丰富的风力资源,年5月与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约,投资9.26亿元建成了华家岭风电场一期、二期工程;年7月《甘肃通渭风电基地规划》通过国家能源局评审,规划在通渭建设8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万千瓦、总投资约亿元,已累计完成风电装机容量30万千瓦、发电6.2亿度;今年,重点推进陇阳风电场20万千瓦、黑燕山风电场一期10万千瓦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年11月,被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年12月在全省率先完成户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户均年收益元左右,可连续受益20至25年。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立足“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品牌效应,年启动实施总投资43.6亿元、占地面积亩的书画产业综合开发及书画产业园项目,先后建成了秦嘉徐淑公园、通渭体育馆、悦心国际书画村、天象文化综合体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通渭书画投资26亿元的墨香温泉小镇“书画产业+”项目,努力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艺术节,年组建了全省首家县级文房四宝协会和画廊联盟。今年,我们将重点谋划实施甘肃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聚焦强化保障,着力完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年6月,建立了县级领导直接包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制度,由42名县级领导干部直接包抓45个拟脱贫村,对今年拟脱贫的47个整体脱贫村继续由40名县级领导直接包抓,督促县级领导年内对包抓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走访一遍,乡镇包村领导每半年对包抓村所有贫困户走访一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驻村干部每两个月对本村所有贫困户走访一遍,精准掌握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工作进展,保证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二是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年6月制定了《通渭县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的意见》等考核办法,将精准扶贫业绩考核结果直接作为班子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今年以来根据年度县管领导班子考核结果,对因工作需要到县直单位工作的5名乡镇党委书记按考核排名安排岗位,从年度考核靠前的5个县直部门和12个乡镇选拔22名干部提拔或平级转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人大主席,有效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强化扶贫资金监管。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建立贫困县区约束机制的意见》关于“县级党政一把手为监管第一责任人,每年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不少于2次”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向县委报告重大财政事项的意见》《通渭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办法》,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运行。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两查两保”专项行动,全面启动专项巡察工作,对78个已脱贫村和47个今年拟脱贫村全覆盖进行巡察,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聚焦稳定脱贫,着力创新扶贫模式

通渭县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积极创新,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的新模式新路子。一是“双联行动”,助推脱贫攻坚。在双联行动中,共有12名省市领导和20个省直单位(联系37个村)、70个市直单位(联系86个村)、个县直单位(联系个村)的名干部,结对帮扶我县个村的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实现了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个贫困面大于25%的非贫困村双联单位全覆盖。年以来,各级双联单位共为全县贫困村帮办实事1.3万件,协调争取项目个、落实资金10.1亿元,有效发挥了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作用。积极推进“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和“民营企业参与双联”等活动,先后有55家省内外企事业单位与56个贫困村“联姻”,有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和名政协委员同贫困村户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2亿元。二是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大力推行“四跟进”(资金项目跟着贫困村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产业发展模式,采取“贫困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等方式,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加入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先后组织52家县内企业结对帮扶92个贫困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带动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贫困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联结成利益共同体,与市场紧密对接起来,有效增强了产业扶贫效益。三是积极探索危房加固改造维修模式。针对全县农村危房数量较多,推倒重建成本高、周期长、易导致返贫的问题,在对农村D级危房推倒重建的基础上,对C级危房采用“捆绑、支撑、牵拉、紧固、纠偏、注浆”的加固措施进行改造,走出了一条施工程序简便、工程期限短、造价低、保持传统风貌等四大优势相结合的农村危房改造新路子。今年,全县计划加固维修农村C级危房座,目前正在组织加固维修。四是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培训贫困劳动力模式。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机构能力不强、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劳务经济发展支撑不强、重复培训现象严重等“六个问题”,积极聚焦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两大任务”,以统一建立组织体系、整合培训资金、明确培训主体、统筹师资资源、实施动态管理的“五个统一”模式,全力推动实现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由多头分散实施向集中统一领导转变、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由政府配菜向农民点菜转变、由单一技术培训向综合素质培训转变的“四个转变”。五是积极探索资产收益带动模式。按照“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六是积极探索金融支撑模式。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行贫困户自主使用、“贫困户+致富能人”“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的“1+3”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模式,同时,积极开展互助资金增信平台试点工作。今年,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合作,将信贷资金注入互助资金协会试点,已向户农户发放第一批借款万元,探索出了“互助资金+信贷资金”的金融扶持模式。

          

最后,令书记饶有信心的说到,接下来通渭县将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固本、产业优化、城乡一体、服务均衡、文旅名县“五大战略”,着力培育玉米和小杂粮、马铃薯和中药材、草畜、新型能源、文化旅游“五大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新能源精准扶贫示范、“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三大基地”,持续推进民生、法治、人才、党建“四大工程”,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定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本文转自:国际在线/李曼刘蓉娜王楠)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白癜风能治好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zx/6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