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多年来,李修平以其优雅的姿态和出众的才华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难能可贵的是,李修平能够26年如一日,专注于一档节目的主持,凭借着多年来零失误的高水准表现,荣膺主持人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李修平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她长期以来勤奋努力的结果。在她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为了事业发展,她不得不作出许多艰难的抉择。 其中放弃生育孩子以专注于事业可能是最具勇气的决定之一。还有就是尽管高考三年均落榜,但她依然没有放弃,而是蛰伏四年后终于迎来了职业上的辉煌。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她在岗位上熠熠发光,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主持人。 高考三次落榜年,李修平出生于甘肃兰州一个高知家庭,她的父母分别是一位桥梁工程师和一位人民教师。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她备受家人的宠爱。 然而,在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下,李修平并没有因此变得傲慢自大或任性妄为,相反地,她逐渐展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知性和恬静气质。 当时,母亲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那种职业的崇高深深地吸引了李修平。因此,从小起,她就怀揣着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如同母亲一般,立于三尺讲台之上,为学生解疑答惑。 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她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每日黎明前即起身,至夜幕降临方才归家,全身心投入学业之中。在初中时期,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展现出卓越的学习能力和坚定的信念。 不过,到了高中,或许是高考压力过大的缘故,李修平的每次测试成绩都不太理想,表现得十分不稳定。 第一次高考的时候,李修平也不出意外的落榜了。自尊心极强的她消沉了几日后便开始了复读的艰辛历程。 然而,令她感到绝望的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高考中,她依然名落孙山。连续三次的失利让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无光。 在那时,她的情绪陷入了极度的低落,甚至产生了自我否定的想法,认为全世界都抛弃了她。然而,幸运的是,她的父母始终以理解和关爱的态度支持着她,给予她重新振作的勇气。正因为有了他们的鼓励与陪伴,她逐渐找回了自信,重拾了对未来的希望。 而李修平同样幸运地遇到了转机。在她经历了三次高考失败之后,北京广播学院开始招生。这一机遇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重拾信心,考入北京广播学院那是一个悠闲的午后,李修平三次高考失败正在家中闷闷不乐,这个时候,母亲提议为她做一桌好饭调整下状态,之后便跑去菜市场买菜,过程中,李修平母亲偶然瞥见了一张醒目的海报,上面赫然写着:“北京广播学院招生!” 这一消息立刻激起了李修平母亲内心的喜悦之情,她深知这是女儿迈向新天地的重要契机。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喜讯告诉了李修平,期望她能勇敢尝试。 起初,李修平对这个机会并不感冒,但当她看到母亲眼中闪烁的期待之光,她不忍让母亲失望,最终决定报了名。 然而,尽管李修平重新投入了备考工作,实际上她的内心仍然充满了忧虑。前三次考试的失败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在她感到沮丧的时候,母亲洞察到了女儿的不安情绪,为了给予她安慰和支持,母亲默默地陪伴在李修平身边,鼓励她继续前进。 在母亲的关爱与鼓励下,李修平逐渐找回了信心,以充满活力的状态再次踏上了考场,最终成功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踏入北广校园后,李修平并未因此而自满,她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上课时,她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课余时间,她虚心向各位名师请教。在这些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李修平从一个播音领域的“新手”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她日后成为一名新闻联播主持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功进入央视转眼间,时光飞逝至年。某一天,一群人突然来到了李修平所在的学校,原来他们是中央电视台派来选拔实习生的。 对于众多播音系学生而言,中央电视台无疑是梦寐以求的工作场所。他们的到来立刻引起了全校师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