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稳中求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开辟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新局面。在昨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中求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该怎么理解这变化背后的深意呢?在新的一年里,又该如何“稳”?何处“进”呢?

“稳中求进”是十八大以来经济工作始终坚持的总基调,但是在今年,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稳中求进”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成为了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与会的专家认为,这个定义意义深远。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年,稳该在哪些方面着力?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方向。首先是宏观经济政策要稳。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此外,要最大程度的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把国内外可能发生的冲击和影响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其次就是要稳定市场的预期,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和热情,稳还要体现在做好社会托底工作上,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防范金融风险也将是稳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稳”是基石,那么“进”就是目标。年的“进”,就是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深化年”,三去一降一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年,深化创新驱动,新发展理念继续引领中国经济前行;年,实体经济将得到振兴,把实体经济做实、做优、做强成为新的目标,年,基础性重大改革要强力推进,改革的牵引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稳”才能更科学地推动“进”、更持久地向前“进”;而“进”才能更有效地保持“稳”、更高水平地实现“稳”,眺望,越是情况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只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落实上来,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才能劈波斩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稳中求进奋发有为

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稳中求进奋发有为——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让每个老百姓都有获得感

在“十三五”开局的这一年里,土地、户籍、居住证、全面二孩等成为改革的抓手,扶贫攻坚、“医”“养”对接、教育公平等则成为民生亮点。一份份百姓心中沉甸甸的“获得感”,成为开局这一年最温暖的成就。

山东滨州王家庄村的村民张云华,刚刚拿到了自己的集体产权使用证,这个红本本把他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从普通的生产生活资料变成了资产。目前,全国7.5亿亩农村土地已经完成确权,接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0%,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在全国多个县设立。农民的财产收入不断增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一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实际增长6.%,跑赢CPI,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这一年,城镇新增就业在前三季度就达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就业好于预期,饭碗有保障;

这一年,国家再次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也是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首次同步调整,总体上升6.5%左右,1亿多人受益;

这一年,9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7省份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

这一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40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医保全国联网年底基本实现,人们看病更方便、更省钱。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社会政策托底,锁定重点人群、重点领域。扶贫政策靶向精准、力度增大。今年,我国第三次提出年度千万减贫计划。个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去产能中的人员安置稳妥推进,中央财政已安排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给特殊群体送上更多的温暖,10月1日起,伤残人员残疾抚恤金、城镇“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等,在现行基础上提高10%。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十三五开局年,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更好的政策和服务正在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

国家发改委: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今天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了解到,年我国要加快推进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杠杆率等重点领域的任务,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

年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减少政府干预,多措并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更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更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大力优化存量资产,防范少数企业恶意逃废债;继续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实施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农业、灾后水利薄弱环节等重点领域。

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年我国将持续推进城镇商品销售畅通、农村消费升级、旅游休闲升级等“十大扩消费行动”,全面实施绿色消费、通用航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加快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发展。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冷链物流、停车场、充电桩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优化供给质量,就必须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出台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大纲,深入实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开展服务业补短板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收储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工、大学生、企业主等群体返乡创业。促进新动能更快发展、新产业更快成长。

西部脱贫精准举措扶真贫

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占到全国一半。在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西部的贵州、甘肃两省,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结合当地实际找准扶贫路子,确保扶真贫、见实效。

贵州省在脱贫资金的创新使用上下功夫。在国家一类贫困村雷山县南猛村,各级财政每年给的扶贫款都有几十万,可常常是“撒了胡椒面”。

怎样让扶贫款不光救急,还能致富?今年,当地政府创新方式,村里成立合作社,重点发展民族手工艺、农业经营和电子商务。而扶贫资金则成了村民在合作社的原始股。

当地政府对合作社从人员培训到市场开发全方位服务,成立以来,南猛村合作社的各个产业小组,每个季度都能挣个三四万元。

目前,全省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4.4万家,入社成员已近万户。

甘肃省一些贫困地区自然环境较差,当地集中力量,做好搬迁扶贫。在庆阳市镇原县,村民雷天锋就住在窑洞里,耕着山坡地。

为了把居住在这些不适合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搬出来,当地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专户。雷天锋贷款8万元、加上政府补贴在山下盖起了二层楼房。

不光“挪穷窝”还要“换穷业”,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今年初,搬进新房的老雷就靠政府的扶持发展起了养牛产业。

今年,甘肃省投资.7亿元进行易地扶贫相关项目建设,易地扶贫搬迁24.9万人。

整合优势资源高校聚力精准扶贫

高校是人才智力集聚的高地,目前全国上千所高校通过对口结对、组团帮扶等多种形式,同时优化激励机制,使优势资源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出更大实效。

这个专门开发的远程会诊系统,一端是复旦大学的医学专家,另一医院,经过反复会商和悉心治疗,这位复杂性肺部感染的老人明显好转。

而在浙江的三门县,宁波大学的教授们要诊治的,却是池塘里的虾蟹,下午发现病例标本,当晚就能带回实验室。养殖户老祝算了一笔账,虾病防治及时,一年产量能增加一倍。从救死扶伤到致富增收,目前教育部直属的75所重点大学全部启动精准扶贫计划,其中44所开展一校一县全方位扶贫,1所参与滇西地区扶贫。每所大学拿出的都是自己的优势资源,比如复旦大学对口云南永平县,建立起从专家远程会诊到当地医生全覆盖培训的一整套健康服务系统。而像宁波大学这样的地方高校,则是把精准扶贫纳入学科布局中,通过机制改革鼓励参与地方服务。

教育扶贫是高校的突出优势,从年起,教育部启动特别项目,组织东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对藏区职校开展组团帮扶。在青海省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先后有齐鲁理工学院等三所高校参与援建。过去这里的护理专业连打针都缺教具,而今,一下子配齐了九个实训室。校长告诉我们,以前各级技能大赛,他们连参加的底气都没有,但现在大不一样。

今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推出-年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重点帮扶西部贫困家庭和子女就业脱贫。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启动了科技扶贫信息共享暨成果交易平台,旨在促进科技扶贫的成果转化效率和扩大辐射影响。

苏知斌:扎根高原用信念谱写忠诚

苏知斌,是原四川甘孜九龙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他扎根高原藏区年,严格执法,公正办案,情牵困难群众,用信念谱写了忠诚。

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九龙县,居住着藏、汉、彝等多个民族。年,苏知斌到这里走访,在对口联系的魁多乡,他发现不少村民都没有领到养老保险金。

不给说人情留下空间,苏知斌派出专案组彻查。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取证,最终,乡里的农保员因挪用公款被判处有期徒刑,14万元的养老保险金也被如数追缴,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在藏区工作期间,苏知斌办理的多起案件无一错案,追诉漏罪漏犯10余件,纠正案件定性不准20余件。

“三刀砍不进”的苏知斌,也有温情的一面。这些年,在结对帮扶活动中,他认了8户“亲戚”和1名孤儿。藏族老人彭措扎西,由于家里没有饮用水源,每天都要走十几分钟去背水。苏知斌了解到老人的困难后,自己动手为他修了水管。

今年9月2日,在听取案情汇报时,苏知斌因过度疲劳,突发脑出血去世,年仅50岁。在高原的这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检察人”的担当。

我南极内陆科考队向冰盖最高点挺进









































儿童白癜风治疗
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xx/56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