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当前,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年,全国税务部门牢牢把握法治税务建设生命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攻坚时期,坚持改革于法有据、依法推进,运用法治力量凝聚改革共识、打破利益藩篱,有力推动税收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更高层次推进税收法定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对公众关心的税收法定工作作出回应,“《立法法》中已经明确提出,所有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税收征收管理等基本的内容都由法律规定”,“环境保护税法、资源税法、增值税法、关税法等,都已经列入了立法规划。”法者,治之端也。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已经有了时间表,确定了路线图,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密切关联。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三五”时期税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工作规划》,坚定将法治作为“十三五”时期税收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引导税收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全面推进税收事业发展。“推进依法治税,首先要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用法律来科学界定国家与纳税人等方面的利益关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明确表示,认真配合做好相关税收立法工作,不断提升税收法律层次,提高法律效力,全力建设规范明确、公开透明、执法统一、利于遵从的现代税法体系。被称为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有力推进税收法定的落实。《方案》明确提出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重点推进增值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6大税种法制建设,在年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年12月25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年1月1日起施行,成为《立法法》对“税收法定”作出进一步明确规定之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首部单行税法;《税收征管法》正在加紧修订,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修订后,管理程序更加科学,更加注重保护纳税人权益;《个人所得税法》修订、房地产税立法工作有序推进;营改增收官战顺利完成,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推开,水资源税试点开征……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以及自贸区发展等国家战略陆续出台,对地方涉税法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地税加快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地方税立法,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的原则,配合立法机关,适时将地方税相关税收条例上升为法律。税收制度规范化建设对落实税收法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税务总局起草修订《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完善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基本制度。对不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截至目前,税务总局集中公布失效废止税务部门规章、税收规范性文件共件。同时,在税务总局的指导下,全国各地税务机关累计清理规范性文件7万多件,进一步规范了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行为。在推进税收业务和内部管理规范化进程中,税务总局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规范、税收征管规范、出口退(免)税管理规范、国地税合作工作规范等,特别是根据地方税各税种特点,逐步制发分税种管理规程,力争到年实现地方税税种管理规程全覆盖,实现国、地税规范化管理质的提升。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表示,税收立法是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改革的“龙头”。目前,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国际发展趋势、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税收法律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基础愈加稳固。更严尺度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税收执法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体现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必须要下大力气,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守依法征税红线。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由于目前的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在经济减速时对税收影响更大,完成收入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明显增加。王军强调,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是各级税务部门和广大税务干部的一项基本职责,但完成预算确定的税收收入任务压力再大,也不能收过头税,这是一条红色底线。税务总局为此出台《关于坚持依法治税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和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律,坚决防止和严肃查处收过头税、空转、转引税款、突击征税等违规行为,实现税收收入没有水分的增长。主动依规减免税,执行中不打折扣,是各级税务部门和广大税务干部的另一项基本职责。严格落实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等一系列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举措,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减税利好。数据统计,目前减税规模呈现逐步扩大态势,全年预计减税超过亿元,圆满兑现改革承诺。“营改增全面推开,让松鹤楼这棵老树开出新枝,预计今年将是松鹤楼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苏州松鹤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罗平说,今年3、4月份仍然亏损,10月份已经扭亏为盈,企业已经全面适应了新税制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不是权宜之计,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当前削减行政审批的改革就是在存量上面做文章的改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表示,改革发展到这个阶段,就是啃硬骨头。税务总局迎难而上,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前期公布的87项税务行政审批事项中,除7项税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保留外,8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理完毕。不再保留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偏远地区简并征期认定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以前所得税优惠程序多,我们嫌麻烦都主动放弃了。现在办理小微企业减免税无需审批备案,让企业可以十分便利地享受政策红利。”税务总局取消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备案手续,让重庆俊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江英非常满意。放权不是放任,而是为了腾出手来加强监管,放权的过程,也是建设现代政府的过程。年2月税务总局印发《关于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管理的指导意见》,坚持放管结合,从制度建设、纳税服务、行政监管和社会共治4个方面提出了13项具体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在共同推进“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和统计登记制度,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对“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纳税人实施有效管理。“《指导意见》为基层税收工作指明了事中事后管理的方向和路径,税收管理逐步实现了依靠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的重大转变。”河南省漯河市国税局局长闻传国结合基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表达了看法。探索公正文明执法方式。在执法体制上,各层级税务机关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适当提升管理层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基层税务机关岗责体系,合理配置执法资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国税局大力推广组织、业务、队伍扁平化改革,实现整个征管过程节约35%以上的资源。在夯实执法体制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税收执法程序同样成效显著。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推动国、地税联合制定本地区统一适用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变“弹簧秤”为“刻度尺”,让执法人员“对症下药”,杜绝“乱开药方”,有效避免了税收执法“十里不同天”。对税收执法方式的探索更为有力地提升了税收执法水平。权力与责任清单正式报送中央编办审核,全系统推行公职律师制度有效发挥法律专业人才在税收法治中的积极作用,在河北、河南、内蒙古、贵州国税,北京地税试点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取得良好成效。各地也广泛探索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调节疏导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加强柔性执法,征纳双方在互动、协商、理解中凝聚共识,更有利于推动税收法治向合作、高效发展。”广东省湛江市国税局局长陈超带说。“互联网+执法”更是今年税收执法探索的重头戏。各地税务部门广泛通过网站、手机APP、







































哪里治疗白癜风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lt/101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