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父母如何教会孩子防范侵害
近日,持续28年的悬案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告破轰动全国。从年至年的14年间,在中国甘肃省白银市,有9名女性惨遭入室杀害。凶手专挑年轻女性下手,作案手段残忍,极具隐蔽性,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
在这起系列案件中,受害人中年龄最小的仅8岁。而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少年儿童遭遇犯罪侵害的案例也数不胜数。眼下正逢开学季,许多孩子将从家庭的庇护中走出,进入环境复杂的社会,如何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防范他人侵害,是每位父母都应该做好的功课。
在这里,我们从多位长期工作在一线擅长打击校园安全犯罪的民警那里取经,让他们谈谈如何保护好孩子。白银案嫌疑人抓捕现场让孩子记住别跟陌生人去人少的地方
对于如何应对陌生人,民警称,在他们接触过的被绑架孩子的案件中,除了个别是熟人作案外,大都是陌生人作案,受害者最小的只有三四岁。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绑架者一般都采用汽车等这一类交通工具,让孩子在上学、放学期间,对陌生人和身边车辆要有警觉,不能上陌生人的车辆或者跟着陌生人离开,去人少的地方;告诉孩子,一旦被绑架了,要保持冷静,要相信家人和警察会来救他的;一旦孩子被绑架,家长应在第一时间报警。
民警提醒:孩子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应作为校园安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和家长应当教育未成年人,在遇到危险时应报警或者寻求大人的帮助,不要轻率地采取行动。让孩子学会这样识别可疑人员
民警还专门给大家支招,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发现可疑人员: 体貌可疑者 体貌是否与被通缉或通报的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相符,对方有无恐慌、心虚、凶狠、仇视等表情或面带疲倦、困惑、多疑之意;有无血痕、伤口、疤痕等可疑点。着装可疑者 服装有无破损,衣帽裤鞋是否一致,着装是否合体以及是否与季节、时间相符。携带物可疑者携带物异常。如物品类似作案工具,所携之物与时间不符;所携之物与身份不符;携带包裹遮遮掩掩怕动怕碰等。 行为可疑者 有异常表情或举止,且站立停留在一条非常繁忙的行人道上或在人群中窜来窜去不敢或不断张望穿制服的人,并不停摸腰部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在居民区、商场、银行等场所窥视及坐立不安的人等。身份可疑者 身份与其语言、行为举止、穿着气质、携带物品有矛盾,如持几个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并与本人不相符等。同伴可疑者同行者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语言举止矛盾,行为异常等。 让孩子知道这些童谣很实用 前段时间,网上一则“保命童谣”颇受大家 保命童谣还有对小朋友们性方面的保护教育。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自然灾害等,保命童谣也给予了阐述: 火灾时弯腰捂嘴跑,不能坐电梯;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不在路上追逐打闹。改编自│西安晚报作者│王涛中国语文朗读评选活动组委会联系方式?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