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黄河唯一穿梭而过的一座省会城市,这座城市定居的知名剪纸老前辈有两位,78岁的叶长友老师和78岁的陈宜江老师,今天我们了解叶长友老师与他的剪纸: 用剪刀刻画美丽的生活——访剪纸艺术大师叶长友 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现居甘肃兰州。年由部队转业到兰州,后被分配到兰州市七里河区火星街小学任美术教师,现已退休。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现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兰州市非物质文化剪纸传承人,被兰州市委宣传部评为“金城文化名家”,从事民间剪纸六十多年,先后创作创新的剪纸作品《敦煌舞伎》《甘肃彩陶》《兰州古八景》《美丽甘肃》、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等系列剪纸,曾先后参加全国剪纸艺术展,荣获“金、银、铜”奖。同时作品被选入《中国剪纸选集》《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中国名人十二生肖集锦》等书籍。 剪纸作品及个人事迹多次被有关省、市报刊、电视台专题介绍。年创作的《兰州古八景》剪纸,被兰州市文化局制作成高3米,宽2米钢板型剪纸,永久固定在兰州黄河铁桥古建一条街上,《美丽甘肃》剪纸,于年被中国航天部做成主题艺术芯片,随神舟十号发射升空,遨游太空十五天。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剪纸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人们的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日前,记者采访的叶长友大师,就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剪纸艺术大师。记者曾在多次春节送温暖活动中见到叶长友的身影,在喜庆的节日中,人们拿到他充满创意和祝福的剪纸作品时总是喜笑颜开。叶长友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由父亲叶坤岗传授剪纸技艺,后跟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学习剪纸。他说:“我父亲叶坤岗是当地著名的民间剪纸艺人,从小耳濡目染,激发了我对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剪纸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看大人们剪纸,本来平淡无奇的纸张在他们的巧手之下像变魔术一样成为了生动的花朵、活泼的孩子,可爱的动物……于是自己也学着剪了一些贴在家里的墙上,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长大后的叶长友在甘肃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部队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激发了他对剪纸艺术的创作和追求热情。年,叶长友转业到兰州市七里河区火星街小学担任美术老师,教书育人的同时,他的剪纸艺术之路不断延伸,剪纸作品《甘肃彩陶》系列《敦煌舞伎》系列先后在“全国联谊剪纸展”中获得金银奖,多幅作品入选《中国剪纸选集》、《中国剪纸艺术研究》等书籍,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记者翻看着他的作品,已经不能用精美来形容。“我的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剪纸,而是加了很多创意和构思的。”的确,相对于一般的剪纸作品,叶长友的作品在立意、构图、比例、色彩、创意上都与众不同。他现场为记者剪了一幅鼠年的剪纸,一张纸在他的手里很快就变成了生动的造型,不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老鼠造型就跃然纸上,随他手中飞舞的剪刀变得栩栩如生。接着,他给记者看了近些年来他的经典之作。如《敦煌舞伎》《甘肃彩陶》《兰州古八景》《美丽甘肃》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十二生肖》等。形式多样,立意新颖,风格独特,精细秀丽,富有时代气息。叶长友说:“这些作品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每一幅都不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而是亲自考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创作的。比如《敦煌舞伎》,我是在仔细观察了敦煌壁画,又欣赏了《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之后再进行了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甘肃彩陶》也是在多次去过马家窑和博物馆之后,提炼出经典的彩陶图案,再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的,每一幅都付出了我的心血。我也感谢这些剪纸作品,为了创作它们我跑了很多地方,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补充了其他领域的知识。” 虽然剪纸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要说出它的起源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叶长友说:“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到清朝中期以后已相当精熟,达到繁盛。古老的剪纸艺术多在乡间传播,以剪刀铰出为主,绝大多数剪纸都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百姓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趣味浑朴天然。如今,剪纸艺术已走出了庄户人家的小院,已被运用到客厅装饰、电影动画、连环故事舞台美术、书籍装帧、包装装潢、商品广告以及陶瓷、印染、邮票等领域的创作设计中,大大超出了原有的应用范围,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远景。叶长友说,剪纸能突破自己的艺术领域也是我多年的愿望,我希望剪纸不要只拘泥于春节的‘窗花’,而要结合现实走出自己的新路。 记者看到叶长友的很多作品做工之复杂恐怕只靠一把剪刀是无能为力的。叶长友介绍,剪纸,有剪、有刻,有时还需要大小不同的刻刀等工具。除了人们常见的单色剪纸,叶长友的作品中还有很多不同材质的多色剪纸,这一点在它创作的蝴蝶作品中得到生动的体现,他创作的蝴蝶不尽形态各异,颜色也极为生动,有渐变的,也有套色的。叶长友说:“剪纸主要分为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衬色剪纸,绘色剪纸等表现形式。单色剪纸是最为常见的,数量最大最富有剪纸的特色。其它色彩剪纸,是因地域不同或因作者风格而出现。色彩剪纸,由于强烈明艳,装饰效果好,已成为雅俗共赏的珍品,并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作为一个剪纸艺术工作者,我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要尽自己所能尝试各种不同的剪纸方法和技巧。” 年,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专设“叶长友剪纸工作室”成立,这让叶长友的退休生活更加繁忙,而他也乐此不疲。“来我传习所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还有很多国外游客也慕名而来。一年中足有三万以上的人到这里游览、参观。有时我忙不过来,就由我儿子叶旸热情接待各方游客,有时我爱人田艳芬也到工作室上班。我要充分利用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这个阵地,用好剪纸传习所这个平台,不断给八方来客讲解辅导剪纸技艺。”叶长友回忆,“去年夏天我还接待了来自重庆大学新闻系的6位学生,他们不远千里特地来兰专访我的剪纸的特点及风格,这让我非常感动。还有来自江西南昌大学部分师生,我给他们讲解民间剪纸的历史及现实意义,让他们了解甘肃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传统剪纸文化的魅力。”除了传习所的工作外,年过古稀的叶长友还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并把剪纸带进校园,带进课堂。在七里河区教育局少儿活动中心和文化馆的安排下,叶长友和徒弟朱宜英一起分别参加七里河区部分小学的剪纸课活动。去年“六一”由七里河区宣传部、教育局、文化局文化馆组织的全区小学剪纸展,受到大家的好评。在学校期间,把学到的剪纸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开办剪纸学习班,培养剪纸艺术幼苗。“我现在定期在中、小学推广我的剪纸艺术教学经验,利用教师夏令营的机会,先后多次在兰州、庆阳、酒泉、银川、西安等地举办教师剪纸培训班,传授剪纸技艺。”叶长友自豪地说。 谈起最近的创作和打算,叶长友说:“近年来,我创作了一些新作品,重点放在宣传甘肃风土人情上。甘肃有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艺术,有八千年历史古人类绘制的精美彩陶,有西北浑厚粗犷的陇东剪纸之乡,这些都给我剪纸提供了创作的思路源泉。现博物馆保存珍藏的彩陶和莫高窟飞天、舞伎壁画图实物,人们只能参观欣赏,但无法带走。我把实物转换成剪纸艺术品,供游客轻便携带,长久留存身边品味、珍藏。通过一个画面、一个故事、一段自然风光,抒发出个人的内心情感,剪刻出对祖国西部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是我十分欣慰的。” 回顾自己的剪纸生涯,叶长友说:“我感谢大家对剪纸艺术的关心和重视。我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剪纸作品回报社会。把实现传承中国剪纸艺术梦,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多创作以甘肃文化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剪出人间的美和乐,这是我毕生的追求”。(来源:每日甘肃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lt/138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