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巍峨屹立的六盘山见证着47.43万各族儿女的血肉深情; 浩浩荡荡的母亲河谱写着民族团结奋进的壮丽诗篇。 在这里,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故事已响彻陇原大地; 在这里,民族一家亲的团结理念,早已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和谐甘肃、和谐崆峒,共同之花已盛开在崆峒山下。 中华民族,一位伟大而慈祥的母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五十六个英雄民族,共同捍卫着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书写着灿烂的中华文明。 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崆峒区是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是甘肃省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区辖1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总人口47.43万人。有汉、回、蒙、满等18个民族,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13.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9%;有回族乡7个,纯回族村67个,民族杂居村71个,是全省统战工作重点县(区)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崆峒区抢抓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机遇,不断创新思路,持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年7月,崆峒区被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两个共同”示范县之一。按照全省示范区创建工作总体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和产业发展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涉及到7个民族乡、3个街道办事处,个行政村、14个社区,推动了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五年来,崆峒区组织实施省列示范建设项目91项,总投资6.2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新农村示范点33个,实施乡镇、行政村道路硬化18条.4公里,实施南部山区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2.3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产业开发方面,新修梯田亩,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小区27个,果园集中连片示范点1处亩,完成双垄沟播玉米亩;社会事业方面,建成标准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5个,便民综合服务中心5处,为民族乡学校建电教室2个,建成宗教活动场所书屋22个等。 西阳乡唐湾村的变化,正是崆峒区聚力推进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了确保“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崆峒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重点支持七个民族乡,集中建设‘路水电气房’,大力培育牛果菜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将崆峒区建成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两个共同’示范区”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实施个大型项目,建设10个示范村、10个产业开发典型、10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培育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区的“五个一”工程,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思路和重点,全区的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向民族乡村倾斜,确保了示范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同时,严格落实重点工作考核责任制,建立了考核、通报、问责、奖励制度,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考核”,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现如今,全区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先后铺油硬化峡门能源建材运输专线、吴李路、“南门十字-二沟-马山”、“双王路”、“唐西路”、“黄家-油坊”等18条乡村道路.4公里,民族乡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民族村硬化路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快北部塬区、南部山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1.65万户2.3万多名少数民族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民族乡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90%。全面加快民族乡村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建成示范点33个、新建小康屋户,实施危旧房改造及土窑洞搬迁户,新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5个,便民综合服务中心5处,丰富了民族乡村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有效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在“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中,崆峒区以助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根本,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特色富民产业迅速壮大。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民族乡村传统优势,全力加快肉牛、林果等特色产业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目前,建成了上杨早庄等27个千头肉牛养殖小区,培育了福利制革、景兴、西开牧业等一批民族企业,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万亩,民族乡村肉牛饲养量达到20.3万头。果产业大力实施北部塬区整塬推进工程,新植果树经济林2.5万亩,建成了白庙小陈、寨河闫湾两个千亩标准化苹果示范园。 在特色产业的强力带动下,民族乡村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年,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较年元增长82%。 一花引来万花开,在“两个共同”创建活动中,崆峒区领导班子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将示范建设向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多的地区,带动了整体工作的发展。 把典型培育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方法,集中力量,全面突破,培育了刘黄锁连片开发、小秦、贾洼新农村建设、上杨早庄千头肉牛养殖小区、白庙栾塬双庙千亩果园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先进典型,使昔日贫穷的小山村呈现出村美民乐、富裕和谐的新村美景,成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样板工程。特别是刘黄锁连片开发建设示范点整后各类资金多万元,对3个村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开发进行了全面扶持,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全区乃至全市整区域、整片带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最给力的“引擎”。面对示范区建设面大量广、任务艰巨的实际,崆峒区通过抓项目整合,着力破解发展资金短缺难题,齐抓共管、齐心协力推动示范区工作顺利开展。 在认真衔接落实“”对口帮扶计划、规范使用每年省列万元专项建设资金的同时,区级每年多方筹措配套资金万,市、区19名联系领导、76个联系单位深入一线调研指导、了解情况、现场办公,帮扶领导和帮扶单位先后进村入户80多次,解决发展资金多万元。 “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在崆峒区实施的五年,是崆峒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取得引人注目成就的五年,是崆峒区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 五年的时间,崆峒区领导班子勤勉务实,重任在肩;五年的时间,崆峒各族少数民族群众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今天,在“一带一路”让世界翘首瞩望的今天,崆峒人将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 电视都市频道 《财富天下》栏目组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白癜风终于治好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lt/16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