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4975799.html 11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就业扶贫实施有关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效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周丽宁,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仲朝介绍就业扶贫实施有关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效,并答记者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徐想摄) 李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截至10月底,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万人,是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9%。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等四个方面。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围绕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大方向,探索形成有组织劳务输出、发展扶贫车间、产业项目吸纳、创业带动就业四条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二是完善就业政策。形成覆盖用人单位、服务主体和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各个渠道的精准帮扶政策体系,运用资金补贴、税费减免、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吸纳、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为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提供坚实政策保障。 三是优化就业服务。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精准服务,对贫困劳动力开展一对一帮扶;坚持持续服务,持续向贫困劳动力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坚持稳岗服务,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在企业、稳在当地。 四是加强技能培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劳动力应培尽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支持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线上培训,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开展以工代训。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免费上技工院校。 经过5年的努力,就业扶贫成效显著。一是助力全面脱贫。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二是推动产业发展。累计建设扶贫车间个,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1万多人,创办领办各类经营主体21.4万个,既促进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也为乡村地区产业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三是构建帮扶体系。形成了针对乡村地区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体系。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43.7万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万贫困人口增收;开发保洁、保安、造林绿化、助残、托幼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3万贫困人口。 提问环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请问在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方面,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扶持措施和有关激励措施,下一步有何打算? 李忠: 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决策部署。五年来,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贯彻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构建了上下协同、部门联动的就业扶贫工作体系。形象一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即:一套政策,两大方向,三项手段,四个重点。 一套政策,就是在试点先行、地方探索、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就业扶贫的政策措施体系。政策惠及了贫困劳动力、贫困地区、市场主体、就业服务机构等对象,贯穿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各个渠道。对企业吸纳的,给予定额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吸纳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对自主创业的,给予限额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和创业补贴;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给予岗位补贴,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对参加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培训期间的生活费补贴,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 两大方向,就是坚持外出务工与就地就近就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对口支援、省内帮扶等机制,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服务,帮助有意愿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愿出尽出。目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达到万人。另一方面,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强扶贫车间等载体建设,累计建设扶贫车间个,吸纳贫困人口43.7万人;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培育致富带头人41万多人,带动万贫困人口增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3万贫困人口。 三项手段,就是利用服务、培训、维权这三项手段协同发力。坚持精准化的就业服务,建立人员帮扶清单和岗位需求清单,实施特色稳岗帮扶,推动人岗精准匹配。坚持针对性技能培训,满足贫困劳动力技能提升多元化需求,分类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定向定岗培训、在岗提升培训、以工代训,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技工院校,累计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政府补贴性培训万人次。技工院校累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34万人。坚持全流程权益维护,加强企业用工指导,维护贫困劳动力合法权益,实现“跟踪一人、落实一人、保障一人”。 四个重点,就是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52个未摘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湖北四类重点地区,在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倾斜支持。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政策支持,促进万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组织上海、广东等东部6省市实施支援湖北劳务协作行动,开展定向劳务对接,目前,稳定在6省市务工的贫困劳动力万人,占湖北省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总数的75.6%。 就业扶贫已成为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组成,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渠道。我们将不断优化就业帮扶政策体系,完善工作举措,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贡献。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能否介绍一下在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中,劳务协作工作推进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谢谢。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徐想摄) 欧青平: 重点向大家介绍就业扶贫的工作情况。在就业扶贫工作中,开展跨省跨区域的劳务协作,是这一轮脱贫攻坚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劳务协作是我们国家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进一步推动跨省区间的劳务协作,特别是年,在汪洋同志的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下,我们组织开展了广东与湖南、湖北之间的劳务协作试点。试点取得了成功,在全国进行了推开。当前各地推进劳务协作的主要做法是建立两大精准机制,一是输出地与输入地的精准对接,二是贫困劳动力与岗位信息的精准对接。尤其是在东西扶贫协作框架下推进劳务协作,不仅扩大了劳务输出的规模,还提高了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各地推进劳务协作,主要有三个类型。 一是省际之间的劳务协作。在开展省际劳务协作的过程中,由东部省份提供岗位需求信息,中西部省份按照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中西部地区还普遍在东部发达地区劳务人员集中的城市设立劳务服务站,提供跟踪服务,贫困群众跨省务工人员逐年增加。 二是开展省内劳务协作。中西部支持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帮助贫困劳动力在省内务工。比如说湖南就组织长株潭地区与湘西等欠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协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是专项劳务协作。今年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专门组织了湖北省与六个东部省份开展“6+1”劳务协作专项行动。同时,针对今年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易地扶贫搬迁万人以上的安置区开展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的脱贫行动,还组织像阿里、京东等大企业与特定地区开展定向招聘、居家就业、创业带动、爱心助农等四大协作计划。 脱贫攻坚战以来,各地把贫困群众自发外出务工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宣传发动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劳务经济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劳务输出。年,跨省务工贫困劳动力比年增加了多万人。今年我们外出务工已经达到了万,其中跨省务工超过了万人。而且跨省务工人员的收入也大幅提高,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在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中,跨省务工的收入在贫困务工人员中是最高的。 同时,各地围绕劳务协作,也探索出了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比如说广东省出台了“五个一”的措施,千方百计把建档立卡劳动力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广东在今年吸纳外省贫困劳动力的总数是全国最多的,达到了万,超过了跨省贫困劳动力总量的1/3。另外,江苏精准提供就业服务,外省来江苏务工人员与本省的劳动者平等对待、一体服务,全面纳入当地的就业服务和政策援助体系。浙江省先后出台了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30条,扶持小微企业度过难关的17条,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度难关,稳岗位、稳就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我们了解了就业扶贫工作的有关情况,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就业扶贫取得了哪些成效? 欧青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就业扶贫成为我们脱贫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些年来,我们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从组织发动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和推动就地就近就业两个方面统筹推进,全力以赴促进贫困人口的务工增收,成效非常明显。我们也总结了一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务工人数大幅增加。大家知道,贫困地区很多都是出于交通不便、比较封闭的地方,过去贫困劳动力外出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主要是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对称,贫困劳动力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比较差,阻碍了他们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组织基层的帮扶力量,摸清贫困劳动力务工的基本信息,按照他们外出务工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精准帮扶。同时,推动省际间、省内发达地区和贫困县的劳务协作,大力发展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想方设法解决那些因各种原因没法出去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逐年扩大。我们也统计了一下,年到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了多万人。同时,外出务工稳定性也在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第二,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助力全面脱贫。务工是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五年来,贫困家庭务工收入在家庭收入占比中逐年上升。目前外出务工已经涉及到了2/3的贫困家庭,这些家庭2/3左右的收入都是来自务工。应该说,务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收入保障。 第三,增加了技能,提高了整体素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广泛开展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二是对已经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加大在岗培训。三是对贫困家庭新成长的劳动力,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我们统计了一下,这些年来,有将近万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职业教育,这些人从职业学校毕业以后,就业的稳定性是非常高的。比如说今年我们在四川凉山州彝族会东县有个叫宁显海的贫困孩子,在攀枝花技师学院学习焊接,年夺得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金牌。比如西安市高陵区的胡敏,通过免费助学资助在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学习,年在全国钢结构焊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巾帼精英奖”。 第四,转变了思想观念,激发了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要先扶志,我们感到,就业就是最好的扶志扶智的方式。近些年来,有大批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在依靠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的同时,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摆脱了思想依赖,也改变了过去有一部分贫困群众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的状况,接受了现代生活的理念、市场经济的观念,实现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从根本上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实践证明,务工不仅是贫困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贫困家庭劳动力的素质,为他们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总结的四个方面的成效,就业是民生之本,同时就业扶贫也是推动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最有力的手段。在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中,我们会会同人社部进一步抓好就业扶贫这项工作,推动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的问题想提给宁波市领导。我们知道,近年来有不少贫困劳动力到东部地区企业务工,请问宁波在吸纳贫困劳动力在东部地区就业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 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仲朝(徐想摄) 陈仲朝: 近年来,宁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人社部和国扶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以赴做好就业扶贫的协助工作。到目前为止,宁波共有外来务工人员万人,占全市人力资源总量的57%,其中在中西部省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宁波就业的就有31.5万人。 回顾这几年,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准对接,让贫困劳动力既能“出得了村门”,又能“回得了厂门”。针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疫情严重时期,就业岗位不稳和门难出、路难行的情况,及时建立专班,出台有效政策,全力推动安全平稳的返岗。一是“面对面”会商对策。今年3月中旬,分别与两州召开“云端”会商会议,会商稳岗就业、产业扶贫等相关重点措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今年先后3次率团到两州走访对接,推动相关任务具体落实。二是“点对点”匹配需求。我们充分发挥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驻两州分市场和两州驻宁波劳务协作站作用,精准收集岗位供需情况,定期召开专场招聘会,引导劳动力到宁波就业。今年目前已经定向推送精准信息8万多条次。三是“心贴心”保障出行。我们率先开展了“十省百城千县”专项行动,与贵州、吉林等12个省55个市67个县建立就业协作机制,通过包车、包机、包专列等形式,累计接回务工人员14.1万人,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无缝衔接。 二是精心保障,让贫困劳动力既能“干得了”又能“留得住”。我们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