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月饼:过往与传承

□北方周末报记者 武峰 于欣莉文/图

康熙爷的惊奇

  康熙帝第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由大同、朔州行经丰镇,人马多而河水少,当地官员正在发愁之时,河水骤溢,湛然清澈,人马饮后精神倍振。此日恰逢集日,市井八方商贾、人声喧闹。康熙乘兴御游了集市,发现赶集的商贾以香味诱人的月饼为干粮,甚感惊奇,便问周围的人为什么二月还有月饼?接驾的地方官员奏曰:中秋时节,当地百姓用麦粉和地道的神池胡油、水为原料,配以食糖、玫瑰、芝麻仁等制作月饼,然后贮存于瓷瓮中,以备时节之需,可存放数年而不变味。

(许多月饼企业期盼打造“百年饼业”,但传承的路很漫长)

  此为丰镇月饼的传说。

  年9月11日,丰镇市下了一场雷阵雨,距离城区约40公里隆盛庄,常三文正在自己家门前的苫布下等着雨停,其媳妇在长形烤箱边忙碌着。

  隆盛庄是丰镇月饼的起源地,这里的土炉月饼作坊已经淘汰,代之以烤箱,常三文、常四文兄弟是隆盛庄月饼第四代传人。

  常三文说,清乾隆33年,政府招民垦荒在丰镇城边设庄,以兴隆昌盛之意取名曰“隆盛庄”,引来山西、河北等各地工商农户聚集此地。到嘉庆年间,当地已形成规模较大的食品加工业,丰镇月饼成为当地群众日常所食佳品,干货铺“上三元”的丰镇月饼最为出名。

  清末时,除隆盛庄的“上三元”外,丰镇城内较大的炉食铺就有十几家;民国年间较有名气的有火车站前的“盛记”和“同义兴”两家,他们主要制作经销提江、上红、翻毛、京点心,每逢中秋节前,十分畅销。民国时期,丰镇人称做月饼等细点的店铺为炉食铺。

  走进常三文在古镇街边开设的月饼铺,只见三四个妇女正在一个大面案旁忙着做月饼坯,传统的和面、揉捏,“前店后厂”的格局仍在勾起人们对过往的回忆。

“月饼一条街” 

  月饼在北方也称作胡饼、宫饼、丰收饼。民间多沿用晋人月中有玉兔捣药的传说,祭供月神时,供品月饼要配有画着兔儿爷神像的月光纸或泥塑彩绘兔像。一些心灵手巧的制饼大师还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刻在月饼上。中秋节,不仅民间供月神、吃月饼,就连清廷皇宫也不例外。紫禁城中的乾清宫和御花园都设案祭月,以月饼堆成山形,皇帝亲自拈香祭拜。

  “丰镇地处边塞,月饼的制作完全秉承了胡饼制作的正宗。原料只用面粉、胡油、食糖和少量碱面揉和烤制。丰镇月饼誉满长城内外,其特点是焦黄松软、香脆可口、绵甜悠长、油而不腻、常吃常新。”常三文说。

  早年,常三文的祖爷爷常锡林从山西怀仁常家村带着14岁的儿子常清来到隆盛庄,并将常清送到“上三元”学徒,学得制作各色糕点的绝活。如今常三文、常四文传承祖业,隆盛庄月饼制作技艺已被收录在“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名单”中。

  常四文说:近几年,由于受经营规模和消费人群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传统特色的隆盛庄月饼难以为继,月饼买卖除了八月十五前能红火一个月,几乎挣不到钱。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隆盛庄是丰镇月饼的源头。

  同样获得乌兰察布市(丰镇月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四家月饼企业,现在早已经进驻丰镇市食品园区,成为了丰镇月饼的引领者和“大哥大”。

  丰镇城区有条街叫做“电厂路”,号称“月饼街”。9月11日,记者看到这条街现在仍聚集了大大小小四五十家月饼厂。海鹏、康美、马大哈等气派的古典式门楼下,人们挤得水泄不通。

  马志勇是马大哈食品公司的负责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丰镇市一国营酒店已经干了十多年的他毅然离职,干起了“打月饼”的营生,谁曾想,这一干就是30多年。

  马志勇说,以前做月饼的都是一些老饭店的老厨师,家家户户拿上米、面,师傅负责给和面并手工制作月饼。年开始,有了批量生产,土炉一次做7个月饼,后来就是泥炉,一天可以做30袋面,现在那些土作坊的店几乎消失了。

  “丰镇月饼真正做大还是我们这代人,从小型加工到大型机械加工,现在生产使用的隧道炉,每天生产多袋面(每袋50斤),人力减少了,食品也安全了。”

  以马志勇等为首的几家大型月饼企业最初起家都在电厂路,慢慢的这里便自发地形成了“月饼一条街”。

(现在已经有4位丰镇月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自治区批复,图为海鹏园区店内。)

  年,丰镇市政府开始大力整合月饼产业,规划建设成丰镇市食品产业园区,整体思路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融资推进、滚动发展”,“马大哈”、“海鹏”等有较大实力的月饼企业最先入住。现在,月饼等食品加工企业有19户,进入园区的成为了这些企业的升级版,但是他们在“月饼一条街”的业务仍在持续。

传承“路漫漫”

  见到魏海鹏时,才把眼前的真人与“海鹏”月饼的商标头像对应了起来。大脑门,中间头发脱光的他,显出一种精明与豁达。

  魏海鹏最近很忙,两个店开足马力生产,月饼供不应求,儿子魏华把月饼销售上了电商平台以后,“销量大增,但压力也大增”。

  魏海鹏有一对双胞胎的儿子,分别取“中华”二字,大儿子魏中负责生产,二儿子魏华负责销售。

  “每年一到八月十五,忙个半死,老伴、儿子、儿媳妇齐上阵,甚至把亲家都邀来,虽说就这一个月的紧张期,但连准备带结束怎么也得三个月,电厂路店是经常运营的,这段期间光产值怎么也得万。”

  魏海鹏家所有的车牌都有个“”,意思是八月十五,“是忙的季节,同时更是收获的季节。”当过县乡干部的魏海鹏风趣又直爽。

  魏海鹏是最早进驻丰镇市食品产业园区月饼企业家之一,目前丰镇市已有4位(丰镇月饼)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已经通过自治区级批复,正在申请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他们4个人分别是:魏海鹏(海鹏)、孙吉龙(康美)、张召才(麦拉琪)、郭翠萍(马大哈)。

  全国月饼都带馅,唯独丰镇月饼不带馅,年他们申请QS时没有适合他们的国家标准,因为国标都要求月饼有馅,最后只能按照地标。现在丰镇月饼执行的标准属于国家烘焙类标准。

  到目前为止,在工业园中仅中秋期间就有四五千人从事月饼加工行业。

  近年来,丰镇月饼等食品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加工企业达到多家,其中有18户已获得QS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并注册了商标。

  年,“丰镇月饼”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根据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规则的规定,丰镇马大哈食品有限公司等17家月饼企业获得首批“丰镇月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许可。

“现在丰镇月饼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技术人才的缺失,家族企业必须改变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理念学习,传承的路还很漫长。”魏海鹏说。

丰镇月饼:靠







































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lt/63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