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毕井泉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 今年4月至5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张德江委员长带队对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实地检查,并在今年6月召开的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作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了专题询问。 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九个方面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对国务院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十一项建议。常委会会议形成审议意见要求国务院进行整改。根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和常委会工作要求,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要在六个月内将改进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向常委会作出书面报告。 报告从十二个方面对整改工作已取得的初步效果和下一步工作重点以及对审议意见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作出了较好的回应。 01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年底形成 将基本覆盖所有食品类别 23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指出,今年年底前,我国将形成近项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涵盖2万项指标,基本覆盖所有食品类别和主要危害因素。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毕井泉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牵头完成近项食品标准的清理整合,并会同食药监总局、农业部等部门发布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计划年底前再发布余项标准,届时将形成近项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毕井泉说,食药监总局牵头组织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目前国务院正在审议,条例主要从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实施最严格监管等方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 报告指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正会同各成员单位抓紧编制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战略规划,从源头性、基础性、制度性问题入手,推进“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力争通过5-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报告指出,重拳整治食品生产经营突出问题。食药监总局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家监管机构和家检测机构的监督抽检体系,建立覆盖个县(区)食用农产品抽检数据直报系统。截至今年10月底,共完成91.5万批次抽样检验并公布抽检结果,样品合格率为97.5%。 根据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前三季度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万家次,发现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主体43.6万家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50.1万个,完成整改生产经营主体51万家次,查处案件10.6万件,货值金额约2.5亿元,罚款约9.6亿元。 02 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研 执法检查报告建议国务院对基层监管体制改革特别是机构设立情况开展专项调研并加强指导,抓紧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为落实“四个最严”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为此,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国务院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重点就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构设置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分赴10个省(区、市)的19个地(市)、67个县(市),考察基层监管所34个,召开座谈会46次。调研结束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专项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并起草了《关于加快完善统一权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建议意见》。 报告指出,根据工作安排,有关文件修改完善后,将按程序报国务院。文件主要内容是明确各级政府食品药品监管事权,建立职业化的食品药品监察队伍,深化食品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惩处力度等。 03 16省份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 报告透露,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组织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目前正在国务院审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共10章条。主要从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实施最严格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社会共治等方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 此外,执法检查之后,又有湖北、青海、云南、天津、辽宁、甘肃、重庆、四川、江西、湖南、黑龙江11个省份(目前共有16个省份)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其他省份正在抓紧推进。报告还显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卫生计生委、农业部、质检总局等部门也加快完善相关配套规章。 04 编制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规划 报告指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正按照要求,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进口食品准入管理,加大对境外源头食品安全体系检查力度,有序开展进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设。 此外,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正会同各成员单位抓紧编制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大任务,从源头性、基础性、制度性问题入手,推进“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报告显示,食品安全战略计划重点推进内容包括: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确立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优化中央与地方监管事权;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企业主体责任;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强化基层产品抽样检验和全过程检查;落实最严厉的处罚,对违法犯罪行为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构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检查员队伍;实现全面社会共治;实施耕地污染治理工程;筑牢食品安全的产业基础,加强农业和食品产业现代化。力争通过5到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05 加大对乱作为责任追究力度 对于食品生产经营突出问题,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出重拳进行整治。为严格源头监管,今年以来,全国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4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万家次,查处问题2.1万余起。 报告指出,为严查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前三季度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万家次,发现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主体43.6万家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50.1万个,完成整改生产经营主体51万家次,查处案件10.6万件,货值金额约2.5亿元,罚款约9.6亿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查处虚假违法食品广告案件3件,罚没款万元。公安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将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作为部署开展“夏季治安攻势”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打假利剑行动。截至目前,各地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起,指挥侦破了“9·22”利用工业明胶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贵州遵义李伏明等制售假劣食品系列案等一批大要案。 为严肃责任追究,各地监察机关认真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失职失责行为,严肃追究有关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责任。目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正抓紧研究起草食品药品监管责任追究办法,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06 培训县市局长及骨干多人 为强化监管人员执法能力,今年10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加强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食品安全执法规范化的指导意见》,以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执法能力。年以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组织50期食品安全法专题培训,培训县市局长及骨干力量多人。质检总局年已按计划完成10期培训,培训基层监管人员余人次;计划到年,初步建成进出口食品安全基层监管、风险评估、境外体系检查三支专业化、国际化、梯队化队伍,为全面提升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报告指出,信息技术支撑能力也得到强化。有关部门正着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立项,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全国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相关管理部门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数据共享。 07 我国农兽药残留标准基本覆盖大宗农产品 23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提出,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的制修订,目前农兽药残留标准已基本覆盖我国大宗农产品和常规农兽药品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毕井泉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表示,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两个标准审评委员会,目前已制定项农兽药残留限量和项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毕井泉说,计划每年新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项,兽药残留限量标准项,5年内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总数达到0项以上,将与国际食品法典基本一致。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根据报告,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研究起草了《“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计划到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在种植养殖环节源头治理方面,报告指出,农业部按照成熟一个淘汰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对高毒农药采取禁限用措施。禁用高毒农药39种,高毒农药使用量占农药使用总量的比例下降到2%以下,淘汰小、乱、差饲料企业近家。 END (来源:食药法苑)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要多少钱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lt/93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