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自驾中国万里公益行——一个人的公益长征”活动后,有幸受邀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刘金波记者的邀请,录制《百味人生》节目。 说实话,在我翻阅往期节目后,我的内心是忐忑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根本没有什么资历去谈人生,更没有什么“百味”能够分享。 后来在刘金波记者的鼓励下,我做完了这期节目,在我眼里也无非是将这几年经历的故事用真诚的话说出来罢了,没什么高深莫测的,很实在的一个想法:我不怕苦身体,怕苦记忆,我害怕老去时没有回忆。 好了,最后对刘金波记者,以及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同仁再次表示感谢,“你们,辛苦了!” 电台节目最终版 我的“自驾中国万里公益行” 兰州海石湾“渐冻人”姐弟距离兰州多公里的红古区,有一个地方叫海石湾,小镇不大,但发生了一件让全国人民感动的故事:吕元芳、吕元明,一对“渐冻人姐弟”,他们用不屈的生命温暖了海石湾,也温暖了中国每一位善良的人。5月12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元明的婚礼。 走访甘肃岷县地震灾区好友隋欣曾是人民网甘肃频道的记者,年7月22日岷县发生6.6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在那里和灾区百姓一起共度难关。3年后,我们陪着他重走当时路…… 年,隋欣在现场拍摄的图片 年,我们重访时拍下的图片 宕昌“山顶上的小学”宕昌县新寨乡富坪小学,被称为“山顶上的小学”,所有学生在年,即“5.12”地震4年后仍然在临时板房上课,现在4年过去了,山顶上的孩子现状如何?学校发生了什么变化?与富坪小学相似的还有很多学校,它们的情况又如何?我们这次特意再次走访。 年,隋欣第一次去的时候拍下的图片 现如今的学校新貌 甘肃文县“留守儿童之家”甘肃文县铁楼小学,一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普通学校。和所有的学校一样,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又和其他学校不一样,这里是一些特殊孩子的家:留守儿童之家。 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之家 四川雅安芦山灾后重建年4月20日8时2分,雅安芦山遭受了7.0级地震,震后青岛市红十字会以及以青岛啤酒为代表的青岛爱心企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如今3年过去了,芦山家园重建的怎么样,我们作为青岛电视台新媒体中心的特约记者,这次特意走访了灾后重建的芦山太平镇钟灵村和宝盛乡玉溪村。 云南德钦普利藏文学校在云南德钦、梅里雪山的脚下,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在那里,我们和一个特别的人和一群特别的孩子一起过了今年的六一儿童节! 阿牛校长和他的“普利藏文学校” 云南麻栗坡老山战场在祖国的滇东南边缘山区里,有一座叫麻栗坡的县城,它地处中越边境,和所有的中国小城一样,安静的生活在大山之中,它又和它们不一样,为了守卫边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它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战火洗礼。 “老山之眸”朱效悯 云南麻栗坡“帐篷小学”30年前的麻栗坡不仅有战火,还有朗朗读书声,它便是天保镇帐篷小学,一个南疆边陲线上的特殊学校。30年过去了,红色的战旗和红领巾在这里完美融为一体,血脉相传! “帐篷小学”老照片 现在的学校新貌 我和我的小伙伴他叫隋欣,有幸和他在有生之年一起走过这条路。 我的长江源“绿色江河”志愿者故事 年5月,我在海拔米的唐古拉山镇,完成了由“绿色江河”环保组织(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发起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志愿者工作,历时一个多月,从可可西里到长江源,从沱沱河畔清理高原垃圾到班德湖边守护斑头雁,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我和这片土地有了不解之缘。 我的小伙伴 保护站新貌,“长江1号”邮局建成! 希望能再回去一次 在伊春翠峦的小学 在青岛高校 我和“又新文化沙龙”的故事 “又新文化沙龙”是由青岛金又新先生于年创建,地点就在自己家中。年金又新先生病故,其妻子汪洋接过文化沙龙接力棒,继续在家中坚守,风雨无阻。岛城的文化名流几乎都来过这里,有时作为主讲,有时仅仅是听众。沙龙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我们在这里探讨文学、哲学、艺术,我们在这里议论社会、生命、人生。 我和沙龙,我和汪老师 故事 未完,待续…… 作者玉玺 80后忠于理想尊重现实 版权声明 文稿独家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如需转载,需先联系作者. 我的故事 00公里,80后媒体人的自驾中国公益路。 我的长江源志愿者经历 邂逅岁月:又新文化沙龙,我和老一辈人的故事 德钦普利藏文学校:遇见你,看到爱! 云南麻栗坡:一位青岛老军人后代重返战场真情纪实 虽然我很渺小但我会坚持下去! 赞赏 人赞赏 病毒性脑炎的健康知识宣教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小儿病毒性脑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lt/9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