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多发,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隐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相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全省住建系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有关工作提示如下:

一、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多样,花样翻新,常见的诈骗手段主要有:

1、虚构子女出事诈骗:虚构子女、朋友出车祸、生病、违法需交纳罚款等为由拨打电话欺骗家人或朋友汇款;虚构已将子女绑架,利用电话背景音(孩子的哭声、打骂声等)造成家人恐慌,要求家人立即汇款赎人。

2、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诈骗:冒充亲朋好友,以车祸、生病、违法需交纳罚款等为由实施诈骗。

3、冒充电信局、公、检、法、司等工作人员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等名义实施的一系列诈骗行为,或冒充公、检、法、司等国家工作人员,以事主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利用事主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让事主将自己银行存款转入不法分子指定的安全账户的诈骗行为。

4、以购房、购车退税为名诈骗分子谎称自己是税务局人员,以“税务局要退还购房契税、汽车购置税”为由要求事主速与财政局某电话联系。若车主拨打电话联系时,对方便让其从银行ATM机上利用转帐操作获取退税费用。当受害人到银行ATM机按照不法分子电话指示操作后,不法分子利用英文页面,将受害人银行卡中的钱转入到不法分子的帐户内。

5、中奖诈骗:嫌疑人拨打受害人手机,称其手机号在深圳或香港某知名公司的摇奖活动中中奖或某公司为祝贺新产品上市创办移动号码开彩,奖金丰厚多达十余万甚至几十万元,通过语音电话的方式告知可亲自前往领取或银行转帐,受害人必定会选择银行转帐,然后告知其需交纳个人所得税、服务费和银行手续费等实施诈骗。

6、利用银行卡消费实施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用户,称其银行卡在异地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X号码。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7、无理由汇款诈骗: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银行账号、要求速汇款等内容用来行骗正巧要汇款的人员。

8、以提供博彩、股票资讯进行诈骗:嫌疑人以帮助选股票付酬劳、收益分成或帮受害人购买股票为由骗取受害人汇款。

9、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受害人上网时会显示QQ中奖或网络游戏中奖,要获得奖金必须先交纳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名目,骗取受害人汇款。

10、提供虚假建筑行业信息诈骗:通过伪造建设工程项目、谎称能够帮助办理各类资质资格、谎称代为提取住房公积金等欺骗手段,以交纳手续费、代办费等名目,骗取受害人钱款。

11、冒充政府工作人员诈骗:冒充政府工作人员,以推销征订书籍、举办收费学习培训、获取内部资料等名目进行诈骗。

二、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一)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二)不要向陌生账号汇款,不要连接陌生的WiFi,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三)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

(四)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易受骗群体要注意提醒。

(五)不法分子善于“蹭热点”,一定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非接触式办公诈骗、利用虚假疫情信息诈骗、以人身性质的捐赠诈骗以及复工复产、购买口罩等类型的诈骗。

三、发现诈骗及时报警

对待电信网络诈骗,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如果不慎掉入不法份子所设置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

扫码更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mt/125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