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80.html

  图:争分夺秒,抢抓工期,全力推进机场建设

  我一直觉得,故事只是一种现象,而故事背后的故事,才更能触动人心弦。10月22-24日,我前往甘肃甘南,寻找我的兄弟姐妹们在夏河机场建设、投运期间的故事。3天的行程,我不想说自己有多感动,我只是想用平实的语言,把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故事,讲述给每一个人。——题记

  在甘肃省的南部,弯曲的黄河托起了一片绿色高地。这里有令人叹为观止、秀美绝伦的黄河首曲,这里有名扬海外、世人敬仰的拉卜楞寺,这里有旖旎的高原风光、美妙的人间仙境……寺庙梵音、蓝天白云、草原河流钩织了她的全部风貌,这就是九色香巴拉,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块儿被称作离天堂最近的人间净土。但这里没有火车、飞机,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与外界相连,交通极为不便,几乎与世隔绝。

  年8月19日,甘南州迎来了一个载入发展史册的日子,上午10时40分,随着一架四川航空空客A飞机划破长空,平稳降落在美丽的草原上,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第一座民航机场--甘南夏河机场建成通航!机场沸腾了!整个甘南州沸腾了!73万各族儿女,祖祖辈辈多少年的期盼,终于圆了他们的飞天梦想!夏河机场的建成通航,拉近了甘南州与世界的距离,开启了这块高原圣地通向外界的另一扇窗口。祥云飞过蓝天,飞上草原,打通了这条陕甘茶马古道走向繁荣发展的“天路”。

  飞机缓缓滑向人群,等待它的,是一张张期盼的脸、一双双挥舞的手和一条条洁白的哈达。

  有人哭了。

  挺拔的身躯,褪色的工程装,黝黑的脸庞上有泪水在肆意地纵横。

  他们是西部机场集团的建设者们,是夏河机场的建设者们。滚烫的泪珠,是他们连续几个月坚守高原,辛勤耕耘,收获后的喜悦;是他们顶着各种压力,步履维艰,完成集团公司使命后的释然;是他们背井离乡,对父母、对妻儿的愧疚和思念……

  而这一刻,离甘肃省政府与西部机场集团签约,仅仅只过了天!虽然只有天,但这一刻,对他们来说,等待的却太久太久……

  图:年6月校飞期间,帮扶人员在给飞机除冰

  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修建甘南夏河机场。年5月,夏河机场正式开工建设。但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工程进度缓慢。年10月30日,甘肃省政府和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天水、夏河、陇南、平凉等机场委托集团公司运营管理。

  集团迅速成立甘肃机场公司,由汤涛副总裁担任甘肃机场公司总经理,并在工作任务繁重、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全集团内调兵遣将,抽调几十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夏河,不计代价地给予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支持,全面参与夏河机场建设施工管理,优化机场设计、建设方案,加快机场建设步伐。

  在汤涛总经理的带领下,两支从集团各单位抽调的业务精英组成的队伍,来到了甘南夏河。其中一支14人,负责推进机场建设,由甘肃机场公司副总经理席学工带队;另一支22人,负责筹备机场运营,由夏河机场分公司总经理李立华带队。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接到的是一个“死命令”:必须在年8月,实现夏河机场通航!

  那是年11月11日,被网友们戏称为一年一度的“光棍节”。36名响应集团号召的干部员工,成家的、未婚的,集体在甘南夏河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迎接他们的是米的高原海拔,水烧不开,饭煮不熟,觉睡不着,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有了高原反应:头疼、眼花、耳鸣、全身乏力,有的还出现了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

  而困难,才刚刚开始。

  图:吃上了热乎的饭菜,员工们很开心

  当时的夏河机场,虽然开工已经一年半了,但跑道只修了不到米。候机楼、机坪及其他配套设施,也只停留在效果图上。按期开航,很多业内人士给了三个字:不可能!

  11月的甘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这个在很多人眼里美丽神奇的地方,于施工建设环境却是十二分的恶劣。全年几乎只有冬季和夏季。冬季零下几十度的超低温和夏季复杂多变的天气,使机场建设困难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加之民航机场施工的特殊性,年理论有效施工期还不足百天。

  席学工带着队伍进场的时候,各路施工人员正在撤离。

  “席总,施工队要撤了,怎么办?”年轻的建设者一脸焦急的给席学工汇报道。

  “怎么办?没走的把他们堵住,别让走。”高原上氧气稀薄,一着急,他也有些气喘,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走了的,也把他们拉回来!”

  就这样,他们愣是把施工队伍留在了工地上,把工期延长了两个多月,直到春节前才放假。

  因为冬天跑道没法施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席学工给施工方提出了开挖电缆沟和给跑道备料的建议。在他看来,电缆沟没挖好,开年的导航设备就没法安装;另外,夏河当地石料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必须到里外的临市购买砂石,但备足了砂石料,便会给年后的施工最大限度节省时间。事实证明,这两个决定,给年后的顺利施工,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那时,甘肃机场公司刚刚成立,百业待兴。为了节省费用,大家都租住在甘南州政府所在的合作市。建设组一队14人,住在一套两室的居民房里。汤总和运营筹备组一共23人,住在一套三室的居民房里。房子不大,硬生生的塞进那么多大男人,而且既要做办公室,又是宿舍,条件可想而知。先不说别的,光是早上洗脸上厕所,都要排好久的队。考虑到汤总每天早出晚归,特别辛苦,为了让他休息好,大家挤了挤,给他腾了个小单间,但被他毅然拒绝了。

  困扰大家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吃饭。因为没有食堂,只能每天在大街上找餐馆。由于海拔较高,米饭夹生、面条煮不熟,对刚上高原的员工们来说,每次吃饭,都是特别痛苦的事情。就这样,每天只能吃两顿。早餐吃碗煮不熟的牛肉面去工地,中饭呢,由于工地比较偏僻,附近没有饭馆,施工队又不让搭伙,早上一顿饭,一直要挨到下午施工队收工。尤其到中午的时候,看到施工队开饭,大家只能出去在外面转圈,等到工人吃完饭,再回到工地继续工作……

  “现在想来,当时那个牛肉面煮不熟还是有好处的,顶饿啊!”讲到这儿的时候,有员工开玩笑说到。

  图:第一次吃上高压锅做出来的饭,大家都很开心

  但是与这些问题相比,工作上的步履维艰,更让人揪心。集团全面参与夏河机场建设工程,角色定位为“协助指挥部,提供技术指导”,既不属于甲方,也不属于乙方,所以工作一度很难开展。到场一个多月,连图纸都没有看到过。

  在此情况下,集团的建设者们积极表明了自己“不争功、不争名、不图利”的态度,充分发挥公关能力,四处寻求突破,但依旧困难重重,即使这样,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屈,他们坚守在机场建设阵地,想方设法处理好各方关系,克服高寒天气、缺氧引起的身体不适,拿出超强的毅力坚持作战。

  年1月16日,集团公司何喜奎董事长赴甘肃拜会甘肃省长刘伟平,就进一步推进天水、夏河、陇南、平凉等机场合作事项进行了深入交谈。集团公司副总裁、甘肃机场公司总经理汤涛汇报了自协议签署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重点汇报了加快推进夏河机场建设和运营准备的各项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伟平省长高度肯定了集团的工作。他指出,引进集团进入甘肃市场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要决定,协议签署以来,西部机场集团以高度的责任感,迅速展开各项工作,夏河机场建设进度明显加快,以实际行动表达了真切的合作诚意,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工作干劲,在夏河机场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体现了扎实显著的工作成效。

  何喜奎董事长在会谈中表示,集团将认真落实双方合作协议,全力推进夏河机场建设进度,做到目标不变、力量不减。

  图:校飞期间,大家动手,一起推飞机

  1月17日上午,集团公司与甘肃省交通厅、甘南州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工作协调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三方定期协调机制,并明确了集团在夏河机场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何喜奎董事长的甘肃之行,就像一把巨大的风镐,掀开了高原上厚重的冰川。消息传来,像是给所有坚守机场的建设者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大家奔走呼号,激动万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让大家干劲更大了,抢抓时间,科学施工,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建设中,甘肃机场公司领导更是靠前指挥,与参建人员一同克服高寒、缺氧的不利因素,主动参与施工建设。在这里,没有领导,只有同事,准确的说,是只有兄弟姐妹、只有战友。困了、累了,他们顾不上休息;伤了、病了,他们顾不上治疗;上有老,下有小,他们顾不上照顾……同舟共济海让路,万众一心苦靠边。所有的西部机场人只有一个信念:与时间赛跑,拿效率说话,保证甘南夏河机场早日通航!

  冬去春来,夏河草原迎来了又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甘南草原上,黄河像一个少女,扭动着曼妙的身躯,接纳着溪流灌溉和湖泊补给。在牧民的故事里,黄河是如此的富于人性:她接到东海龙王的邀请,前往出席盛大的宴会,可是她不愿意独享荣耀,便带去了首曲的白河、黑河以及其他兄弟姐妹,一同欣然前往。

  3月5日,夏河机场建设复工大会顺利召开。集团支援夏河机场建设的各路帮扶人员相继从各机场出发,聚集在了高原上。夏河机场如期复工。

  为明确责任,确保施工进度,夏河机场建设指挥部与各参建单位于3月5日签订了《夏河机场建设目标责任书》。为加快工程进度,汤涛总经理要求各单位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常驻现场,合理组织施工,配备充足人员及机械设备,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从此,夏河机场的建设工地上,随时都能看到西部机场集团人的身影。借用相关单位领导的话就是:夏河机场工地,现场不一定有监理,但一定会有西部机场集团的人;现场不一定有施工队,但一定会有西部机场集团的人;哪怕现场只剩下两三个人,也一定会有西部机场集团的人!

  集团支援夏河机场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职业精神和素养,用他们认真的态度、无私的付出、不折不挠的勇气和对工作的热情,深深地折服了参建各方,他们支援夏河机场建设的故事在地方政府、当地民间和参建各单位中广为流传,一时间感动了夏河。在甘肃机场投资管理公司的帮助和支持下,工作进展越来越顺利,工作氛围也越来越融洽,以前各参建单位看见集团员工都绕着走、躲着走,现在,他们都从心里认识到:西部机场集团真的是干事儿的单位,真的是在无私的帮助他们。

  工程建设虽然顺利了,但吃饭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为了让大家能吃上煮熟的饭菜,3月底,公司给指挥部和夏河机场分公司各配了一个高压锅。这让大家开心了好一阵子,终于可以不吃生饭了。

  李立华这边运气比较好,还招到了个厨师。这让大家更激动了。但几个人还是为做米饭还是煮稀饭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煮一锅粥,就着咸菜吃点馒头。

  随着高压锅一阵“嗞嗞”声响起,浓郁的粥香从厨房飘出来,大家再也按捺不住了,几乎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事情挤在了厨房,不时有人问“啥时候好?”“啥时候开饭?”

  “当时大家真的都特别激动,我们李总还兴奋地说,他要吃两碗!”采访中,夏河机场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阳德康说,“现在想想,都觉得那天的粥特别香。”

  当李立华一拨人就着咸菜喝着粥时,席学工这边就没有那么美好了。他们没有找到厨师,大家只能“望锅兴叹”。正在大家郁闷的时候,席学工大一挥手,“走!把锅端上,出去找个馆子,让他们给做锅熟饭,想吃啥点啥,我请客!”

  “活一干完,一高兴,吃得苦,受得委屈,都忘了……真要说的话,我就是觉得,那会儿确实不容易!光一个吃饭问题,都困扰了我们好长时间,每天早上都是那个煮不熟的拉面,几个娃娃,想吃个油条豆浆,都成了愿望。”回忆起那段日子,席学工感叹到。

  图:首航仪式上,夏河机场披上了盛装

  到4月份,夏河机场工程建设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飞行区、航站、供油、空管和其他配套工程全面复工,施工现场劳务人员日最多达到人。甘肃机场公司会同甘肃机场投资管理公司,抢抓施工有利时机,迅速组织建设、施工单位加快推进工程进度,打响了工程建设的攻坚战。

  筹备设备物资,部署劳动力,航线申请,试飞、校飞准备,部署安保工作……所有的人,都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一样。

  4月中旬的一天,汤涛总经理从兰州赶往夏河。由于出发的比较晚,到夏河机场,天已经黑了。车开到建设指挥部的活动板房前,却发现两头狼正在建设指挥部的门口徘徊。

  隔着一层薄薄的铁皮,活动板房内就驻扎着集团坚守在夏河机场建设工地上的勇士,而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与狼共舞。

  甘南州的气候属寒冷湿润类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年平均气温2.6℃,昼夜温差也非常大,而且高原的天,说变就变,没有一点征兆。刚刚还是万里无云的大晴天,不一会儿,就暴雨如注。下雪、雷电更是家常便饭。

  另一方面,因为受环境所限,施工现场的生活、生产用水需要一车一车从其他地方运送,电力供应也时常跟不上。同时,甘南还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社情复杂,建设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争取理解和支持……机场建设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有条件要干,没条件,硬顶着也要干!”这在夏河机场建设工地上,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苦吗?”这是我在采访中问的最多的一句话。

  大家都说,集团公司的领导都跟我们同吃同住,一起干活,还有啥苦的!

  这个春天,西部机场集团的“祥云”,活跃在夏河机场建设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日出而作,日落却依然未息的身影,已然成了夏河高原上,最美丽的风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在大家的努力下,甘南人飞天梦想的实现,已经初见端倪。银鹰虽然还没有到来,但梦想,已经起航。

  4月下旬,甘南下了一场大冰雹。

  万里无云的天空,忽然吹起一阵狂风,紧接着乌云密布,随后,鹌鹑蛋大的冰雹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瞬间,就把施工队停在露天的一辆小轿车,砸得坑坑洼洼。

  活动板房内,年轻的建设者围坐在一起,在震耳欲聋的冲击声中集体沉默。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是陕西机场公安局来夏河机场帮助工作的民警张烁,29岁,英俊帅气的脸庞满是沉稳之气。

  “那时候,你们在想什么?”我问。

  “想家吧……”略做思考,他轻声说道。

  图:小小的房间,即是宿舍,也是办公室

  毛建忠是咸阳机场消防大队的副大队长,年5月底来夏河机场帮扶工作。刚到夏河,甘南就给了他一个见面礼,一场鹅毛大雪,让穿着单衣单裤的他对这个地方了有了更深的了解。

  说起在夏河帮扶工作的日子,他记忆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个6月份的校飞,另一个就是他们的“五人组”。

  如果有记录的话,夏河机场的校飞时间,可能是全国用时最长的机场。6月2日-6月11日,历时10天,夏河机场圆满完成校飞工作。

  银鹰飞抵夏河,历史似乎在这里突然穿越,引来无数各族同胞争相观看。这也给安保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那个时候,机场的围界还没有建好,监护飞机的任务,就落在了安检护卫部和民警张烁、李洁身上。虽然已到6月,但每天校飞前还要给飞机除冰,夜里的温度可想而知。

  为了保障校飞工作圆满完成,不出纰漏,夏河机场分公司领导主动加入到监护队伍中,参与轮换。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时间,各岗位保障人员,每天早上3点半就要起床,从合作市赶往机场,调试设备,做好校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那时候机场还没有伙房,所有的帮扶人员每天只能就着矿泉水,啃着干饼子夹咸菜。

  就这样,没有人喊苦,没有人喊累,校飞成功、早日通航,成了所有人共同的信念。集团企业文化的力量,在这里凝聚成了一个巨大的合力,向所有困难发起了冲击。

  清风拂过,传来了拉卜楞寺的钟声,带来了一些两寸见方的纸片。

  这一刻,草原上升起的风马,飘摇的经幡,都在为夏河机场的校飞祈福。

  毛建忠所说的“五人组”,指的是他们一起来夏河帮扶的五个人,除了他之外,分别是包勇、张西峰、陈建荣和魏飞亮。因为都来自咸阳机场,五个人平时走得比较近。夏河机场的恶劣环境大家都清楚,所以开玩笑时,总告诫对方“你要小心啊,别让我们把你送回去!”

  张西峰是最早回去的。在他来夏河帮扶的第三个月,母亲生病,医院住院治疗,父亲摔伤了腿,在南郊住院。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个时候,家里的妻子也生病住院。就这样的情况,父亲、母亲和妻子都没告诉他,半个多月了,实在顶不住了,张西峰的妹妹才打来电话告诉他家里的困难。

  8月18日,夏河机场首航的前一天,所有帮扶人员齐上阵,为首航做最后的准备。上午和大家一起整理了车库,打扫了场区的卫生,下午,包勇又和所有帮扶人员一起去跑道上捡石子。就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包勇突然晕倒在了跑道上。紧急抢救后,人虽然醒了过来,但他却连吸氧的力气都没有了。豆大的汗珠从他的头上冒出来,和着疼痛的泪水,从脸上滚落。

  这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

  毛建忠说,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事、战友倒下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就这样,第二天的首航,包勇又坚强地站在了机坪上。挺拔的身躯,标准而又铿锵的姿势,指挥着飞机准确地驶向机位。

  说到这儿的时候,毛建忠,这个1米9高的汉子,泪水夺眶而出。

  而我,也禁不住眼睛湿润了。

  我想,如果我包勇的亲人,那天,一定要在飞机停稳后,给他一个最深情的拥抱,告诉他,他是我们的英雄和骄傲。

  带病上岗的不仅只有包勇,因为半医院治疗的帮扶人员夏野,为了首航,也是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工作……

  这里是甘南夏河,是海拔3米的高原。这里有白龙江水,温柔绵长;这里有花海草甸,迷人芬芳;这里有殿堂金顶,耀眼万丈;这里有万卷经书,内蕴隐藏。这里,一伸手,便能揪下整片白云,一张眼,就可留住满目碧翠。

  但直到离开,包勇和夏野,都没有去拉卜楞寺,没有去格萨尔王煨桑草原上看一看。

  图:包勇接受治疗

  我在夏河机场的贵宾厅见到了李佳靓和田莎,两个姑娘灿烂的笑容,如草原上的格桑花般明媚。

  新装修的贵宾厅简约舒适,大气典雅,又隐约透着些高原韵味的民族风,很是耐看。

  李佳靓和田莎都是7月份来夏河的,之前两个人是迅邦达贵宾服务公司的服务员。她俩也是整个帮扶队伍一群绿叶里仅有的两朵红花。

  说到在夏河帮扶工作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她俩都说:在这里,很多以前没见过的都见了,没有干过的,也都干了。

  刚到夏河的时候,由于经常停水停电,好几天没有水洗澡洗衣服。最长的一次,连续15天没有洗过澡。她们说,现在想想,都挺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

  机场建成后,施工队匆忙撤走,满地都是建筑垃圾,候机楼的地板、墙壁和玻璃,到处都是水泥、乳胶和油漆。为了早日开航,她们也加入了打扫候机楼的大军。

  “扫地、拖地、擦玻璃,蹲在地上用钢刷子刷工程队留下的水泥渣子,真的是把很多以前没干过的活都干了一遍。”田莎说,“还有,贵宾厅里的马桶,都是我们用钢丝球擦出来的。”

  打扫完候机楼,李佳靓和田莎又协助公司购买贵宾厅的各项配套设施。平时闲了,她们还会去厨房帮忙,削削土豆皮,切切菜。

  田莎说,比起男员工,她们已经轻松多了,而且现在在机场,不管走到哪,都能看到自己努力过的身影。有时候想想,蛮幸福!她说,在支线机场,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有了强大的后盾,在夏河的日子很温暖,也很安心,慢慢地,就爱上了这个地方。而且她觉得,在夏河帮扶工作的经历特别重要,会影响自己一生。

  了解了她在夏河的生活,男朋友在“是不是被谁给洗脑了?”

  我问,“那你怎么回答?”

  她笑了,“企业文化呗!”

  最近,看到航班上座率不好,她俩特别着急,就和大家去各地发传单,周边的七县一市,她们已经走了一半。

  “开航那天,有没有很激动?”我问。

  “激动啊!当然激动啦!”田莎笑了,“在咸阳机场见过那么多飞机,觉它们都没有夏河机场首航的飞机好看!”

  她的话,让我忽然很感动,多平实的语言,却又有着无懈可击的美!

  “当时--想家吗?”

  “想!分外地想!”

  我问田莎,有什么愿望?

  她说,希望等到帮扶工作结束了,能坐着夏河机场的飞机回到西安--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

  离开夏河机场时,我在候机楼遇到李佳靓。

  相互道别,我开玩笑说:“要不要给‘家里人’带个话?”

  她笑了笑,有些羞涩却又认真的说,“也没什么话要带的--要是有人问起我们,就说我们都挺好的!”

  我点了点头,说:“好!”

  我去夏河的时候,李立华正在跑营销,特别忙,所以对他的采访,分两次才完成。

  第一次是在职工食堂前的空地上。

  我笑着问道,听说为了这个食堂,你把高总都逼得晕倒了,是吗?

  7月份的时候,受条件限制,集团帮扶人员在夏河机场建设工地的伙房一直没有开起来,啃干饼子夹咸菜的状态,一直没有改变。每天那么忙,那么累,又在海拔3米的高原上,吃不好,睡不好,很多员工都快坚持不住了。

  来夏河帮扶的员工每月都会给原单位编发简报,汇报自己在夏河机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恶劣的环境、艰苦的工作和生活,让好多员工心生退意。连续几次,大家都在简报的正文结束后打上一行字:我想回家!!!

  了解到这个情况,一方面,李立华给总经理助理高瑞根下了一个死命令:想尽一切办法,7月7号前开伙;另一方面,组织召开了一次帮扶人员大会。

  会上,李立华说,“其实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我也一样,我家里也有80多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我也有即将高考的孩子……”

  说到这儿,他已经泪如雨下。

  会场也哭成了一片。

  这是李立华唯一一次当着员工的面流泪。

  简报上“我要回家”的字样,再也没有出现。

  尽管安装灶具的师傅都说,7号开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高瑞根的努力下,7号中午,厨房还是做出了大家在机场的第一顿饭。

  但高瑞根却在第二天就晕倒了。医院,他却含着泪说:我不想当逃兵。

  这本是电影里的台词,但是那一刻,确是那么真实。

  “李总,这一路过来,挺不容易的吧?”我问。

  他想了想,还没来的及说话,眼圈已经红了,连忙背过身去。

  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些残忍。

  电话里,我告诉我的朋友,因为我的采访,有四个人哭了。

  他说,那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其实我没有告诉他的是,这期间,我把自己也弄哭了两次。

  第二次采访李立华,是在他的办公室。

  “条件还不错吧?”他指着办公室里的家具,笑着说,“当时看大家都太辛苦了,甘机投提出把办公条件弄好一点。”

  旁边的衣架上,挂满了洁白的哈达。

  在藏族文化里,哈达,哈者心意,达者马也。

  有句藏族谚语:买卖争分毫,人情一匹马。给客人送哈达,意思为“送您一匹马,方可表达我的敬意。”

  我数了数,一共八条。

  见我数的很认真,他又笑了,说,之前挂满了,把一批收起来了,这都是最近挂上去的。

  我俩聊了很久,从夏河机场建设到投运,从他的工作经历到他的家庭。

  他说,因为他常年不在家,儿子的成绩越来越差,从进校的名列前茅,已经跌到倒数了。明年就要高考,真怕将来落下抱怨。还有,最担心的,就是家里的老母亲,已经82了,身体一直不好,现在是媳妇在家里照顾,生怕哪天忽然走了,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

  他的眼圈又红了。

  图:集团公司董事长何喜奎与甘肃省交通厅厅长杨咏中代表双方签字。1

  见到席学工的时候,是在甘肃机场公司驻地兰州。

  因为以前就认识,采访,也就成了拉家常。与同事合住的房间内,他正在整理同事从夏河给他带来的衣服。他说,他的家当,一摊子留在了固原,一摊子扔在夏河,算起来都半个多月了,连衣服都没换过。这几天又要往陇南跑,再不拿点衣服过来,就要过不下去了。

  我问,“这一次,您多久没回家了?”

  “中秋没回,国庆没回……”他一边说,一边掰着手指头,“哎呀,又好几个月了!”

  “想家吗?”

  “唉……习惯了。”

  席学工的家在美丽的塞上湖城银川。妻子身体不好,一个人在家,儿子在重庆读大学,家里三口人,三个地方。而他这些年,东跑西颠的几乎很少落家。7年9月固原机场开工建设,到年6月固原机场开航,用去了他将近3年的时间,随后的宁夏机场固原酒店工程,还没完工,就来了夏河,现在,又投入到了陇南机场建设中。

  我问。“您在夏河的时候,那么苦,那么累,刘阿姨知道吗?”

  “她知道能咋样,又解决不了问题,还得担心。”顿了顿,他说,“都过去了,想想也没啥,其实活是苦不死人、累不死人的,真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才最让人难受。”

  “人家说,‘甘南’就是‘难干’,‘陇南’就是‘难弄’,陇南机场建设,也那么难么?”

  “比起夏河,现在好哪儿去了,一个是各方面关系比较融洽,另外,大家也都认识到了,集团是实实在在的在给他们提供无偿的帮助。”

  “陇南机场修完,您能回去吗?”

  “看吧,谁知道呢!”

  “您一直不在家,刘阿姨就不怨您?”

  “老夫老妻的,有啥好怨的。”他笑了。

  提起妻儿,席学工很是不安。他说,这么多年,他没有尽到对家庭、对妻子、对孩子的义务和责任。

  建设固原机场的时候,妻子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机场开航那天,刚好是妻子做心脏手术的日子,忙完各项筹备工作,医院时,妻子已经进了手术室,他连手术签字都没赶上。

  儿子的家长会,从上学开始,他几乎没有参加过。唯一参加的一次家长会,是在高考前,妻子病重,他不得不抽出时间破天荒的去了一次学校。

  听说他是席鹏的父亲,老师一脸的惊讶:“你是席鹏的父亲?天啦,我还一直以为席鹏是单亲家庭呢!”

  不知道老师的话有意还是无意,但却深深地刺痛了席学工的心。

  由于很少落家,孩子对他也满是怨言,有一次爷俩拌嘴,儿子一怒之下,张口说道:“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在宁夏一带,“吃百家饭长大的”是叫花子、乞丐的意思。

  这让席学工郁闷了很长时间。其实孩子说的也是实话,由于妻子身体不好,家里已经很多年,没有开过灶了。

  对于一个丈夫来说,他知道,在妻子患病的情况下,在最需要他的时候,应该陪在她的身边;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他明白,要照顾孩子,要陪着他一起成长。

  但他没有做到。

  图:试飞成功

  这次没有采访到汤涛总经理,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

  大家都说,即使是甘肃机场的员工,你也不会知道下一秒,汤总在什么地方。

  从担任甘肃机场公司总经理开始,为了夏河机场早日建成,他整天在兰州、西安、甘南三地折返,几乎从来都没有停过。为了准备校飞、试飞,他又穿梭在北京、成都、兰州、甘南等地,多方协调。

  他的办事效率,曾多次让相关部门人员吃惊,前一天晚上打电话联系人还在夏河,第二天早上上班,他已经在对方兰州的办公室等候了。

  这样的态度,还有什么事办不成!

  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坚韧执着的态度,对内凝聚了人心,对外,给集团赢得了赞誉,也打开了集团在甘肃的一片新天地。

  兰州的早晨容易堵车,为了节约时间,他经常凌晨4点多出发赶往夏河,协调督促建设。为节约住宿费用,又凌晨4、5点出发,赶往天水机场参加集团的视频会议汇报月度工作。甘肃公司在兰州的办公室刚装修好,他不顾开窗灰尘风沙大、关窗甲醛味浓的恶劣环境,带头入住,方便办公,节约开支。

  到甘肃机场公司还不到一年时间,仅仅行车里程,就已经13万余公里--这个数字,绕地球赤道3圈还绰绰有余。

  他是甘肃机场公司的领头人,当然,他也是一位父亲,由于妻子要上业务班经常不回家,女儿即将中考,却没人照顾……

  在甘肃机场公司驻地兰州,几套简单装修的民房,没有多少家具,既是办公场所,又是宿舍。

  有幸和汤总一起共进午餐。圆桌上,几个家常菜,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工作。吃完饭,他匆忙乘车赶往天水。

  很多人都说:“正是有了西部机场集团的全面参与,夏河机场才会按期投运!”

  这话我绝对赞同。

  我想,正是有了这些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呕心沥血的人们,西部空港的明天才会更加璀璨。

  翻开夏河机场的建设史,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机场的建设史,更展现了西部机场集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和魄力,履行承诺与践行企业文化的力度和高度,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和能力。

  从签订协议到开航,只用了天,西部机场集团人用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陕西、甘肃两省政府和甘南人民的承诺!他们用夏河效率,感动了甘南,帮助73万各族儿女,圆了飞天梦想!

  图:手捧哈达的藏族姑娘

后记

  夏河机场的采访结束后,我的心情一直很难平静。

  想起采访间隙,曾参观过夏河机场的办公区。楼道里,洁白的墙壁上挂满了印着企业文化的装饰镜框。唯有一个镜框不同,是席慕容的一句话:我总觉得,生命本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

  我想,或许这可以诠释一些东西。

  临走时,人群里看到了高瑞根。采访中,听员工讲到,在夏河帮扶期间,他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其实我真的不愿意去揭一个人的伤疤,采访他的时候,但还是忍不住问起家人的事情,说到母亲、父亲的去世,高瑞根满是愧疚。

  他说,“尤其是我父亲,临走我都没看上他一眼……”

  高瑞根曾跟我说,兄弟,我家里的事情,你就别写出来了。我当时不知道该不该答应,连忙岔了过去。

  现在,之所以在后记里提出来,想说的是:在夏河机场建设、投运的过程中,集团公司和集团所有参加夏河机场帮扶工作的兄弟姐妹们,都付出了很多很多……

  浏览自己在夏河期间的采访笔记,最后一页记着席学工的夫人刘阿姨和李立华儿子李治的电话,我本来想给刘阿姨和李治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可是想了想,还是放下了手机。

  说什么呢,我还没有想好……

  *资料

  夏河机场建设投运大事记

  年10月30日,西部机场集团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正式接管天水、夏河、陇南、平凉等4个机场。

  年11月,西部机场集团组建甘肃机场公司筹建工作组,并从各成员企业抽调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夏河,参与现场施工管理。

  年1月17日,集团公司与甘肃省交通厅、甘南州政府召开第一次工作协调会议,并与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甘南州人民政府正式签定夏河机场托管协议。

  3月5日,召开夏河机场建设复工大会。

  3月27日,夏河机场三字代码获得国际航协批复。

  3月28日,夏河机场甚高频及Ku卫星地面站台址获得民航局批复。

  4月27日,夏河机场四字代码获民航局空管局批复。

  5月14日,夏河机场航行情报系统接入民航情报数据网申请获民航西北空管局批复。

  5月24日,夏河机场飞行区和空管工程通过初步验收。

  6月2-11日,夏河机场顺利完成飞行校验。

  6月4日,夏河机场空管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6月9日,夏河机场塔台甚高频通信频率获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批复。

  6月14日,夏河机场四信道甚高频共用系统、导航设备、自动转报系统、记录仪及内话系统开放申请获民航局批复。

  6月18日,夏河机场ATM设备和Ku卫星设备入网获批。

  7月1日,四川航空公司对夏河机场传统飞行程序进行模拟机验证。

  7月18日,夏河机场顺利完成试飞。

  7月25日,夏河机场航行资料正式生效。

  7月29日,夏河机场飞行程序(传统导航)及使用细则获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批复。

  7月30日,夏河机场航线运营协议正式签署。

  7月31日,四川航空公司新辟兰州至夏河班机航线获民航西北空管局批复。

  8月19日,甘南夏河机场正式通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mt/132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