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十一”旅游市场红火

甘肃日报-10-17

  国庆长假期间,文县共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30.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万元,同比增长30.3%。

  近年来,文县紧抓地处甘、川、陕交界地带的区位优势,积极推介白马民俗文化、石龙沟“茶”文化等特色旅游项目,着力打造文县天池景区,取得显著成效,不断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来。同时,文县加大对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力度,积极开展对周边省市的旅游推介活动,加大假日旅游产品组织、旅游安全检查和旅游市场整治工作力度,旅游市场秩序井然。(通讯员董超)

文县尚德镇亩冬枣喜获丰收

甘肃日报-10-17

深秋时节,文县尚德镇横丹村花海冬枣专业合作社社员在采摘“阴平”冬枣。今年该镇亩冬枣喜获丰收。(本报通讯员司小平)

文县农技人员“一对一”帮建网店

甘肃日报 -10-11

  文县充分利用农技人员技术优势,开展农牧系统电子商务“一对一”帮建活动,目前已帮助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开设网店42家,完成交易笔,线上交易额逾1.8万元,线下交易额40余万元。

  文县出台奖励政策,对农牧系统技术人员帮扶所在乡镇村民开办网店进行奖励。同时要求相关部门采取协调信贷、提供信贷担保等措施,鼓励引导农业技术人员从事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业、农产品加工包装、特色种养等行业。(通讯员董超)

文县碧口镇居民在美丽的滨江公园休闲

甘肃日报-10-24

文县碧口镇居民在美丽的滨江公园休闲。今年,该县按照“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宜居宜游”的思路,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逐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本报通讯员李智谋)

做山水文章办冷水鱼庄

甘肃农民报 网易中国农业信息网 -10-14

  靠山吃山,做山水文章的文县中寨乡哈西沟村农民王世平夫妇利用当地水资源优势,科学养殖高山冷水鱼喜获成功,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民致富的新路子,并带动当地村民和周边群众养殖金鳟鱼水中捞财。

  年王世平在北京旅游时吃到了一种高山冷水鱼——虹鳟鱼,被其独特的风味所吸引,他从餐馆了解到,虹鳟鱼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必须生活在清澈无污染、水温在14℃~18℃的水中。联想到家乡中寨得天独厚养殖高山冷水鱼的有利条件,便萌发了回乡养殖虹鳟鱼致富的念头。

  年,他筹资20万元,建起了4个梯级鱼塘、26个小池,从北京怀柔引进个小虹鳟鱼卵、个金鳟鱼卵,在他的精心养护下,育苗孵化获得成功,高密度流水养殖亩产量可达多公斤。虹鳟鱼养殖成功后,他和妻子王素莲又办起了“哈西沟高山百运冷水鱼庄”。目前,夫妇俩的高山鱼庄有养殖水面3.5亩,存池金鳟、虹鳟、虹点鲑成鱼余公斤、鱼苗0余尾,预计今年冷水鱼产值60万元以上。“现在鱼庄生意非常好,除了当地人常来吃鱼宴外,临近的四川九寨沟县的客人也常来尝鲜。我们打算还要继续优化水源条件,扩大养殖规模,开办专营网店,让冷水鱼这一高山溪流水孕育出来的独有的美味走进寻常百姓家。”王素莲兴奋地说。

  “一人富,富一家;全村富,富一片。”他们夫妇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养冷水鱼,让哈西沟村成为“冷水鱼一条沟”。同时,还将自己养鱼经验编印成技术资料,送给周边来学习养鱼的农户,并亲自上门“传经送宝”。

  王世平夫妇的高山冷水鱼产业和哈西沟高山百运冷水鱼庄,逐步改变当地传统单一的种植生产模式,努力向旅游业和冷水渔产业模式转变,引导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司小平董超)

文县:林改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甘肃农民报 网易中国农业信息网-10-21

  文县在逐步推进的集体林权改革中,通过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方式解决农民的融资问题。目前,已为全县农户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余万元。同时,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用途和不损害农民承包经营权益的前提下,规范林权流转管理,积极鼓励林权流转,全县共流转林地3万余亩,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已发展林下养鸡1.88万只,林区舍饲养猪多头,林区舍饲养牛头,林区舍饲养羊3只,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1个,实现林下经济产值.09万元。(通讯员李智谋)

致富能人掘山开路惠药农

甘肃经济日报 网易-10-15

 文县纹党享誉天下,每年都以几千万斤的数量出口。中寨镇因山多、海拔高、气候湿润,非常适合纹党、柴胡等中药材种植,成为全县的主产区。一直以来,当地村民以种植纹党等中药材为生。沿中寨镇向西十余公里,有条山沟叫哈西沟。再从哈西沟往里走,就看见“八字形”两条沟。沿两条沟的四面坡上,挂着2万多亩山地,90%是以纹党为主的中药材,是哈西沟、墩上和兴隆3个村余户0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粗略估算一年产值逾万元。

  前些年由于基础设施差、药材加工技术落后,广大药农的生活过得艰难而贫穷。近些年,随着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不断落实,广大药农的生活发生了巨变,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殷实。但在大山深处,路难行,成为制约他们药材发展的最大难题。“天天呆在大山里,顿顿吃的是洋芋,晚上睡的是草棚,挖完党参才出去……”从这首歌谣里,不难听出药农前些年种药的艰辛。

  记者了解得知,前些年通往药材基地的都是一些羊肠小道,药农进山种药、挖药,天不亮就得出发,天黑才能到达目的地。为了省时,他们往往是背着蔬菜、粮食住进山中,一呆就是个把月。

  进山容易出山难。那时药农主要靠人背、马驮运输药材,摔伤、磕伤成了药农的家常便饭。尽管如此,每年仍有很多药农辛辛苦苦挖出来的药材因运不出去而烂在了山里。

  直到今年6月份,哈西沟村的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每天都有七八个人和一台挖掘机开进沟里,伴随着轰鸣的声音,两条呈八字的山路慢慢地向沟深处延伸。

  九月初的一天,记者在这条刚刚修好的山路上遇到了开着皮卡车上山修路的女司机孙美娥,她告诉记者:“地里干活干不累,一天的路把人走累了。每天有6、7个小时在路上,我们种点党参太不容易了。现在可好了,路已经修到了地边,我们种药、挖药、运药就方便多了。这真是要感谢陈总啊!”

  孙美娥说的陈总叫陈云林,他是中寨镇兴隆村的经济带头人。他建有规模养鸡场,办了兴宏药材有限公司,还有核桃园。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有些腼腆。他轻言细语地说:“这条沟里的土地,是我们几个村0多人口赖以生存的根本。但二三十年来,没有公路,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乡亲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而且也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我们这里每家都养骡子,算下来有多头,仅消耗粮食就达70多万斤,加上每天在路上耽误的时间,折合成劳力,一年下来就得近多万元。”

  “其实,我在5、6年前就打算修这条路了,但因为资金问题不能如愿。今年我出资大部分,村里经济较好一点的人垫支了一部分,共筹集30多万元,总算动工了。现在好了,通往沟里的公路打通了,北到缸厂、西到蔡家坪,加起来总长8公里多呢。这极大地方便了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劳作。”陈云林显得非常淡定。

  说起修路过程中的艰辛,陈云林沉默了一会才慢慢说道:“修这条路是我们自己组织的,资金相当匮乏,没有补偿老百姓地上附属物的能力,产生了很多矛盾和麻烦。修了3个月的路,遇到了多件劳心事,有的群众甚至阻挠施工,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提及修这条路的初衷,陈云林坦言:“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子好过了。但更多的乡亲还是离不开山沟里的土地,离不开艰苦的劳动,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种党参,发展药材产业,就下决心修了这条路。”

  一起修路的陈召林、马杨林等村民把记者带到以前的山间小道,不到两尺的路面,如果两条骡子相向而行,就有大麻烦了。“曾经有骡子滚下山去摔死了。”陈召林指着前面的一段陡坡路告诉记者。

  “为了这条路,当地的乡亲们做出巨大让步和牺牲。”陈云林指着身旁的一片压埋土地说:“这是一快即将要收获的纹党地,可是因为要修路,就被毁了,那个乡亲也没有说啥,只说了一句‘修路是件大好事,我支持’,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

  “在没有政府项目支持的情况下,我们修通了通往大山深处的产业路,正像大家说的那样:‘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实现的,我的梦也能实现!”陈云林掷地有声。

  “有了路,不但种药可以骑着摩托车进山,挖出来的药材也可以用摩托车和货车运出大山了。”说起现在的种药生活,村民王冬英脸上挂满了笑容。(本报记者司小平通讯员董超)

文县发现距今年历史新石器时代“石斧”

西部商报人民网新华网网易 -10-22

陇南文县石鸡坝乡哈南村村民高雪平在地里耕作时发现了几块形似斧头的器物,据文县文物部门负责人验证,该器物是新石器时期的石斧,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前日,据村民高雪平介绍,他手中的这块看起来比较光滑的石斧是他在自家地里耕作时,无意中挖出来的,后来又在同一块地里挖出了另一块,不过因为石头质地不同,比起先挖出来的要粗糙些。这些石斧看上去既原始又质朴,颜色大都呈青灰色,斧刃面呈圆弧型,大都比较锋利。其中一块中部有一个圆形钻孔,圆孔直径约1厘米,石斧长约12厘米,一端宽约7厘米,另一端宽约6厘米,厚约2.5厘米,这块小巧的“石斧”正反两面磨制非常均匀,左右对称,显然经过精心打磨加工。说话间,又有两位村民分别拿来了一个石斧,形状大同小异,石块材质也有差异。据文县文物部门负责人验证,该器物是新石器时期的石斧,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此外,村民还展示了几片陶器残片,文物部门负责人初步鉴定属于汉代绳纹灰陶,距今约多年。

  据西部商报记者了解,哈南村又叫哈南寨,坐落在距离文县县城30多公里的白水江上游南岸,与九寨沟毗邻。年12月,该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陇南市仅此一村。(西部商报首席记者金奉乾通讯员路永安)

文县:专项预防20多个通村公路工程

检察日报新浪网-10-23

  “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甘肃省文县检察院坚持“四个创新”,对近两年县交通局实施的20多个通村公路重点民生工程进行专项预防,着力打造廉洁工程。

  一是注重教育,提升针对性、有效性。抓好党员干部的责任教育,让他们深刻理解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意义;对质量监督员、技术负责人、承包商等开展诚信守法教育,通过签订工程廉政合同、发放廉政告知书、廉政谈话等形式,明确提出廉政要求。

  二是机制创新,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源头预防工作机制。建立由主要领导挂帅,领导班子及部门负责人决策、分工协作、权力制衡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体制。优化组织结构,实施干部轮岗,根据工程完成情况,公路、桥梁工程的分管领导定期轮岗。

  三是制度创新,建立规范运作的制度体系。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的要求制定工作制度,对质监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人员严格管理,定期对质量监督员进行培训。

  四是监督创新,实现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有机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建立健全交通工程建设廉政监理和项目监理合同双签制。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重大事项一律由领导班子会上决策,对群众有反映的工程,调查后书面答复,畅通群众监督渠道。 (余建华)

文县:“护蕾行动”走进校园

检察日报新浪网-10-23

近一段时间以来,女学生遭受性侵害案件增多,引起了社会广泛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mt/16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