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导航 庄浪县凝聚全县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全县有贫困村个、贫困户3.17万户、贫困人口13.55万人,主要分布在县内关山高寒阴湿山区、西北部干旱山区、中南部浅山区三大片区,贫困发生率26.76%。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脱贫工作难度大。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庄浪县把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聚合全县之力,采取超常举措,打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至年底,全县22个贫困村、个贫困户、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11.38%,降至21.35%,实现了“两增加一减少”的目标。 四步识别,摸清贫困底数庄浪县严格按照“识别标准要统一、致贫原因要找准、识别程序要规范、档案资料要健全”的工作标准,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确保对象精准、扶谁精准。一是“拉网式”摸底。县上从县、乡两级抽组多名干部组成个摸底调查组,集中开展“千名干部进贫困村、访贫困户”摸底调查活动,对全县18个乡镇个行政村的农户拉网走访、多轮排查,做实做细基础摸底工作,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二是“公开化”评选。根据贫困识别标准,严格按照“户申请、社评议、村审查、乡审核、县审定”的工作步骤,采取“三看一问一算账”的办法,(三看:即看家庭住房、看家中存粮、看家庭成员;一问:即问家庭收入状况及困难原因;一算账:即算账分析收入构成及人均收入支出情况),科学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对初选贫困户实行“五级签字”联合审查,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原则,在村社、乡镇进行公示,在县政府网站进行公告,及时剔除了不符合政策条件的贫困户,确保评选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三是“系统化”建档。在贫困村健立了“三簿一册一墙表”资料(贫困人口、减贫人口、返贫人口簿;扶贫工作手册;贫困村登记表),做到了基础资料贫困村“六有”、贫困户“五清”(贫困村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贫困户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进一步规范完善档案资料,做到了挂图作业、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实际情况“四统一”。四是“动态化”监管。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总纲,健全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大数据信息平台,并实行动态管理和全程监测,实现了扶贫对象查询追踪“可视化”、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考评“明晰化”,促进了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 三措并举,破解脱贫瓶颈庄浪县聚焦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全面发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修复,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助推贫困户脱贫。一是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把破解路、水、电、气、房等瓶颈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来抓,实施精准扶贫项目5类33个,完成投资11.74亿元。建成5处节水灌溉工程,新增灌溉面积亩,全县自来水通村入户率达到%;建成通村硬化路公里,梯田产业路0公里,道路通畅率达到85%;新建、改造供电线路公里,实现了村社三相动力电全覆盖,开建了35兆瓦万泉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沼气升级改造,建成全省第一家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示范村;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户,搬迁安置困难群众户人,新建新农村示范村17个、美丽乡村2个,建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5个,夯实了农村的发展基础。二是优化基本公共服务。集中力量措办惠民实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改造提升中小学校舍9.5万平方米,建成投用乡村幼儿园41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8%;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65处,全县贫困村覆盖率达到75.8%;新建“乡村舞台”76个、村级体育健身工程17个;全县行政村网络覆盖率为98.3%,其中通网络宽带贫困村个,宽带网络覆盖率为97%。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建成农村老人日间照料中心37所,发放低保、五保、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民政资金1.6亿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各类残疾人补贴万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39.2万人,参合率达到98.6%,统筹基金总量1.84亿元,补偿比达到67%,城乡公共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五动齐抓,增强脱贫实效庄浪县着眼年实现整县脱贫、年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始终把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全方位帮、多元化扶,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村发展后劲、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一是产业富民推动。坚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和洋芋、畜牧、蔬菜、育苗、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找准稳定的脱贫渠道。全县新植果园10.2万亩,培训颁证务果能手1万名,全县农民从苹果产业中人均收入元,其中贫困农户从苹果产业中人均收入元。全县种植洋芋45.9万亩,产值9.18亿元,其中贫困农户从洋芋产业中人均收入4元。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80个,养殖大户户,总产值4.52亿元,贫困农户从畜牧产业中人均收入元,有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二是旅游文化拉动。把旅游文化扶贫作为造血式扶贫新方向,依托关山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县域深厚的中医养生资源,加大关山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多层次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通过旅游拉动脱贫人。积极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成了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18个乡镇电商服务站、个村级服务店,实现交易额万元。进一步拓宽了全县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和致富门路。三是财政金融撬动。将财政资金向贫困村户聚集,精准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6万元,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酵母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放精准扶贫、“双联”、财政贴息、妇女小额担保、扶贫互助资金等各类扶贫贷款4.7亿元,覆盖贫困户户,其中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24亿元,覆盖贫困户户。成立了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中心,登记注册互助社个,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县财政同步配套万元,精准支持贫困村互助资金社发展,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管理水平,年新增入社农户户,累计发放互助资金贷款.1万元,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四是科技培训带动。坚持以培训促就业、输转促增收,大力组织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用3年时间,每年培训务果能手3万人,畜牧养殖能手1万人、脱毒种薯繁育能手1万人,培训务工能手1万人)、“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两后生”技能培训,2.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贫困户参与培训1.19万人,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充分发挥“梯田人”劳务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带动输转务工人员11.3万人、创劳务收入11.85亿元,输转贫困劳动力1.4万人,创劳务收入2.3亿元,贫困群众从劳务收入中人均增收元。五是改革创新驱动。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承接行政审批事项78项,带动引进各类招商项目96个,全县新增中小微企业户。扎实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确权登记43万户47万亩,培育专业合作社个、家庭农场个,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规模经营。 三项强化,提升帮扶水平庄浪县把建机制、严管理作为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有力抓手,创新机制、转变作风、严督细查,真正把推动脱贫任务落实变成了解决问题、助民致富、促进发展的过程。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实施能人治村战略,使用有能力、会发展的人治村管村,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50个,调整村干部62名,配备“双高双强”型村级党组织书记达到名,实现行政村大学生村干部、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切实增强了村级班子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支部领路、服务对路、铺就富路”工作机制,创新三种党建模式(“支部+协会+贫困户”产业为民、“支部+企业+贫困户”引资富民、“支部+便民点+贫困户”服务便民),引导村党支部把党员骨干、专业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产业协会47家,带动农户1.2万户,辐射贫困群众3.6万人;由村党支部参与引进企业25户,吸纳贫困劳动力多人,创收多万元。二是强化督导问责。充分发挥县级领导包抓乡镇精准扶贫的督促检查作用,建立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专员制度,从县直单位抽调18名科级干部担任督查专员,分9个组包乡镇定期开展督查,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的落实。整合牵头部门督查力量,综合运用跟踪督查、定点检查、蹲点调研、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回访复核等多种督查方式和手段,形成从上到下、横向联合、整体联动的抓落实合力。三是强化资金监管。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党政一把手为监管第一责任人,严格实行财政扶贫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项目建设验收管理等制度,保证了资金安全。健全了“三张清单一张网”机制,建立扶贫资金管理清单,全面接受各级干部和群众监督,保证了扶贫专项资金精准到村、到户。四是强化绩效考评。出台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绩考核办法》,坚持将县级自评与脱贫验收工作相结合,对照各项考核指标进行自评,紧盯存在问题,采取挂牌销号督办的方式,逐项督促落实,防止了“被脱贫”和“数字脱贫”。 作者简介:宋树红,庄浪县人民政府县长。 本文选自《紫荆花》(“文艺助推精准扶贫”专号),图片来自庄浪县摄影家协会。 长按白癜风初期怎么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mt/62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