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甘肃打破原有管理体制,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及北石窟寺,统一交由莫高窟的保护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管理。

作为丝路上的“石窟艺术之乡”,甘肃拥有大小石窟205处。其中,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名列“中国四大石窟”。目前,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已为世界文化遗产,北石窟寺也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在管理体制上,这4处石窟分别由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管理。它们都是甘肃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的直属单位。

据甘肃省文物局介绍,在壁画保护、土遗址保护、数字化技术研究应用、游客承载量研究、开放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等许多方面,敦煌研究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领先优势。然而,麦积山、炳灵寺和北石窟寺等3个石窟管理单位各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文物保护研究能力较弱,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工作水平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记者22日了解到,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已同意调整这几家机构隶属关系,将麦积山、炳灵寺、北石窟寺石窟的保护研究机构整建制划入敦煌研究院。据甘肃省文物局介绍,这样有利于破解石窟文化遗产人才、技术等瓶颈,提高甘肃省石窟资源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的整体水平,打造甘肃石窟保护研究和管理利用的“航空母舰”。相关链接:北石窟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南的蒲河和茹河交汇处,距市区25公里,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年),和位于平凉市泾川县东十五华里的南石窟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和泾川南石窟寺为姊妹窟,同为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但因北石窟规模较大,时间略早(南石窟始凿于永平三年,即公元年),所以北石窟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并列。北石窟背靠青山(覆钟山),面对碧流(蒲河、茹河),在长12米、高20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个,有大小雕像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20米,长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敦朴厚重的风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题记确切记载了石窟的开凿年代,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从创建至今0年的历史,使北石窟成为甘肃东部早期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遗存。有窟龛的黄砂岩崖体高20米,南北长米。除此而外,北石窟寺还包括其南1.5公里处的石崖东台石窟,花鸨崖石窟、石道坡石窟和其北1.5公里处的楼底村石窟(简称北一号窟),南北延续3公里。现存有编号的窟龛个。北石窟寺的精华洞窟集中在寺沟主窟群,即今之北石窟寺院,此处为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年)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后经西魏,北周、隋、唐、宋代增修扩建,形成一处规模较大的石窟群。这里现有个窟龛,其中北魏洞窟7个,西魏窟龛3个,北周的洞窟13个,隋代的窟龛63个,唐代的窟龛个,宋代的洞窟1个。清代窟庙1个。最精美的洞窟有北魏的号窟、西魏的号窟、北周的号窟和唐代的号、号和32号窟等。北石窟寺的窟龛形制多样,有大、中、小三种,以中小石窟为主。平面有横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半圆形的、马蹄形的;窟顶形状有覆斗顶、平顶、穹窿顶、圆拱顶等。石窟群现存有大小造像身,均为石雕。造像题材有七佛、三佛、阿弥陀佛、卢舍那佛、弥勒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胁侍菩萨、舒相菩萨、阿修罗天、守门天王、弟子、力士、飞天、佛传和佛本生故事等。绝大部分造像为半圆雕和圆雕或高浮雕。雕刻手法熟练,衣纹线条流畅生动。各个朝代的造像时代特色非常鲜明,人物的形象及性格的表现极为突出。造像原来均有彩绘,也有壁画。因年久剥落,仅留残迹,裸露在外的佛龛造像头部多残,风化也较为严重。窟内现存壁画70平方米,阴刻和墨书题记方,石刻碑碣8通。窟院有清代献殿、钟楼、鼓楼建筑遗迹三处,晚清戏楼一座。

本期责任编辑:杨洋编辑:陈飞

来源:新华社记者张钦、张玉洁

陇东报融合发展部

新闻-









































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ansushengzx.com/gsmt/6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