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能源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年。今年以来,电力、天然气、光伏等领域改革措施多点开花。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一系列改革使市场迎来重大机遇,也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电力市场化——势如破竹 以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发“9号文”)为标志,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启。上一轮电改还要追溯到年的国发“5号文”,当时提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四步走的思路。除了第一步迅速实现之外,后三步基本原地踏步,不了了之。可见时隔13年后重启的“新电改”,本身就是破冰之举。并且“新电改”在年里更是取得了势如破竹的进展。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推进市场化。输配电价改革就是“管住中间”的关键改革措施,即打破电网在买电和卖电的双重垄断,从过去的“吃两头、赚差价”,改为在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下收取“过网费”。 今年3月份,在新电改一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第一批参与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五省区电网企业第一个监管周期(-年)的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水平,五省区输配电价降价空间达到55.6亿元。第一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成果落地,表明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电网有效资产为基础,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满足电力市场需要的独立输配电价机制。 9月,发改委大幅扩围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蒙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海南、甘肃、青海、新疆等14个省级电网纳入试点,还将于年在西藏电网,华东、华中、东北、西北等区域电网开展试点工作。 此外,今年以来,电力市场交易中心也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一般密集成立。电力市场交易中心为电力市场化交易提供平台,是给买卖双方“牵线”的重要媒介。据中国网财经不完全统计,继3月份北京、广州两大国家级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之后,国家电网旗下23家省级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相继揭牌成立,南方电网旗下广东、昆明电力市场交易中心揭牌成立(年、年分别成立云南、贵州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的密集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 12月初,发改委又向市场释放了一大利好,切出了增量配电网的“蛋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延庆智能配电网等个项目为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并明确试点项目应当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通过招标等市场化方式公开、公平、公正优选确定项目业主,同时鼓励电网企业与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成立产权多元化公司参与竞争。这标志着电改进一步提速,未来配网公司有望加速进军增量配电网市场。 油气市场化——稳步推进 今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拟写的《关于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出台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年初至今,我国已出台多个相关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为油气改革方案铺路。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明确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定价,给予投资收益率8%,而且明确要求经营天然气管输的企业原则上应将管道运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离,暂不能实现业务分离的,应当实现管道运输业务财务独立核算。这标志着天然气价格改革将迈出“管住中间”的第一步。 此后“三桶油”陆续公布了旗下油气管网资产信息,这具有标志性意义。因为早在年2月,能源局就发布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但是这两年多以来“三桶油”并没有公开管网信息。今年“三桶油”终于公开相关信息,意味着管网改革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推进化肥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放开化肥用气价格。化肥用气价格放开后,从定价范围看,除陆上管道气供城市燃气门站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其他所有用户用气价格均已实现市场化。从气量上看,化肥用气价格放开后,除少量涉及民生的居民用气外,占消费总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主要由企业自主协商决定。 目前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过数轮修改,近期有业内人士透露将在年内出台,最终改革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实现政府只监管自然垄断的管网输配气价格,气源和销售价格两头放开。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决定在福建省开展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试点,这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试点第一个试点落地。11月26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起转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迈向纵深。 这些油气领域改革措施环环相扣又如此密集的公布,意味着距离油气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已经不远。8月时,国家能源局曾公布《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称将“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于年底前出台。” 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激励企业练好内功 多年来,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我国光伏发电、风电等一直享受政策性电价。以光伏为例,年时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布光伏电价政策,统一核定为1.15元/千瓦时;年时发改委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的标杆电价分别为0.90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1.0元/千瓦时;年标杆电价再次调整为0.80元/千瓦时、0.88元/千瓦时、0.98元/千瓦时。 但随着光伏、风电装机量越来越大,补贴金额开始入不敷出。按照现行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国家发改委近年来多次上调该项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但补贴仍然存在巨大缺口。在9月份召开的首届德令哈光热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副处长邢翼腾表示,到今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将达到亿元。“这亿缺口从哪里出,现在仍然不知道。”邢翼腾称。 因此,无论是从激励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来说,还是从补贴金额的支付能力来说,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下调都是大趋势。企业必须逐渐脱离政府补贴的扶持,练好内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 在光伏行业方面,今年5月3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完善光伏发电规模管理和实施竞争方式配置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必须采取招标或竞争性比选等方式配置项目,且电价(或度电补贴额度)应作为主要竞争条件”。由此,光伏上网电价引入了市场竞价机制。 另外,业内广泛流传着一份文件,即9月底时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年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由原来的0.80元/千瓦时、0.88元/千瓦时、0.98元/千瓦时下调为0.55元/千瓦时、0.65元/千瓦时、0.75元/千瓦时。这一降幅之大也超出行业预期。 在风电行业方面,11月份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要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纠正“资源换产业”等不正当行政干预。规范风电项投资开发秩序,杜绝企业违规买卖核准文件、擅自变更投资主体等行为,建立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制度、负面清单等管理制度,形成市场淘汰机制。 相关阅读: 万亿可再生能源市场渐启消纳利用引领产业新趋势 国家发改委12月19日对外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规划提出,到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8亿千瓦,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 《规划》提出,到年,水电新增装机约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亿元,新增风电装机约万千瓦,新增投资约亿元,新增各类太阳能发电装机约万千瓦,投资约1万亿元。加上生物质发电投资、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地热能利用等,“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资约2.5万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近39%。 《规划》提出八项任务:积极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到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雅砻江、大渡河六大水电基地;有序建设“三北”大型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推进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推动海洋能发电、储能技术示范应用等。 截至目前,《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四个专项可再生能源规划都已经对外发布。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规划体系已经完备。 《规划》披露的数据显示,到年年底,全国水电装机为3.2亿千瓦,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分别为1.29亿千瓦、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超过4亿平方米,应用规模都居全球首位。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38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5%。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分析,“十三五”期间,需要进一步转变可再生能源发展理念,从强调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和速度逐步转变为重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行业管理的重点由开发建设管理转移到开发建设与消纳利用并重,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基于此,“十三五”期间,在风电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中,将不再以规模为导向,而是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利用,特别是就近和就地的利用。以风电为例,统计数据显示,年,风电在丹麦、西班牙和德国电力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2%、19%和13%,已成为重要的供电来源。同时,德国、丹麦等国把开发利用风电作为实现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核心措施,届时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的比重将达80—%。而在我国,虽然风电装机增长迅猛,但风电的利用还刚刚起步,截至年底,风电占我国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仅为3%左右。类似的情况在光伏发电领域同样存在。 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处长李鹏介绍,在《规划》中增加了一些推动系能源利用的重要内容,即推动新能源电力达到较高比例的示范区和微电网及局域电网的建设,通过推动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多种形式的集成应用,使得局部地区清洁能源占比达到较高比例。“只要地方和企业愿意尝试,我们都积极支持,同时也会部署和跟踪一批比较有典型意义的试点项目,争取通过广泛示范,为最终更大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应用积累有效的技术和政策经验。” 此外,此次《规划》首次大篇幅强调推动储能技术发展。《规划》将“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应用”作为“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八大主要任务之一,用了近字的篇幅,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详尽部署,明确提出“十三五”要实现储能产业在市场规模、应用领域和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突破。足见国家对于储能技术的重视程度。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等先天不足,这也是其消纳困难的原因之一,储能是转变这种不稳定性的有效解决方法之一。“储能技术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也是能源系统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奠基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研究专家景春梅表示。 目前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管储能材料还是储能技术亟待加大研发力度。“如果大规模储能技术能够解决,对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将有很大促进作用。”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白俊指出,看好“十三五”储能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来源:中国网、中国投资咨询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北京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